波西米亞:源遠流長的時尚精神
這僅僅是幻想?
遭遇山崩
無法從現實中逃離
睜開妳的眼睛,向天空望去
我只是個可憐的男孩,我不需要同情
因為我從容地來,從容地去,壹點點興奮,壹點點低落
無論風怎麽吹,都不能真正影響我。
皇後樂隊(QueenBohemian Rhopsody)
2002年開始,壹股“波西米亞”風席卷了整個世界尤其是時裝界,似乎壹夜之間型舞臺上到處是層疊的褶皺袖口、露肩的寬松上衣、鑲嵌的花邊、懸垂的流蘇、誇張的飾物、斜挎的腰帶,精致的流發,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或多或少染上了波西米亞的氣息。其中, Marnie的寬腰帶上的各種亮麗的裝飾以及低胯面裙尤顯“波西米亞”風韻。是年, Chloe新任的設計師菲比·菲利普將花邊與低領口、燈籠袖襯衫結合起來,並配以誇張的金屬飾物,充分體現了波西米亞風的風格。
那何為“波西米亞”呢?
“波西米亞”(BOhemia)本意是指中歐壹個地理上的特定的區域,現在屬於捷克***和國,人口在625萬左右。“波西米亞人”因此也就是指居住在波西米亞土地上的民族。波西米亞最初的居住者是壹支凱爾特部落,公元前壹世紀開始,日耳曼人在此定居,隨著他們向西南方向遷徙,斯拉夫人在六世紀左右占據了波西米亞,他們是今天捷克人的祖先。九世紀時,居住在波西米亞的斯拉夫人接受了基督教,並成為查理曼帝國的壹部分。從十世紀開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壹個自治領地。1526年,波西米亞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但從法理上講,波西米亞(包括摩拉維亞和西裏西亞)仍保有相對的獨立性。1810年,哈布斯堡王朝解散神聖羅馬帝國後波西米亞轉而成為奧地利帝國的領地。1867年,哈布斯堡王朝建立了“奧地利壹匈牙利”二元帝國,波西米亞成為了奧匈帝國的壹個自治省。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瓦解,波西米亞成為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國的壹部分。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體,波西米亞現在是捷克***和國的壹部分。
“波西米亞人”的第二個含義出現於十九世紀的法國,指的是“過著非傳統生活方式的藝術家和作家群體”。在傳統法語中,波西米亞人指的是吉普賽人當時的人們認為,哈布斯堡王朝境內的波西米亞是這些流浪民族的家鄉。吉普賽人是個流浪的民族,他們自稱是羅姆人,最初居住在印度北部公元1000年左右,吉普賽人離開印度,向外遷徙。十四世紀時,他們來到巴爾千半島,十六世紀到達蘇格蘭和瑞典。“吉普賽”(GypsyEgypt)這個詞原因是吉普賽人黝黑的皮膚使得歐洲人以為他們是來自埃及的民族,埃及是當時歐洲人唯壹知道的炎熱的國度。吉普賽人是個流浪的民族,波德萊爾在《惡之花》中如此描述他們:
這目光如火而炯炯有神的慣於占的部族
昨天上了路,紛紛把嬰兒背在背上,
或者,為了讓孩子大口大口地吃個暢,
幹脆敞開下垂的乳房這常備不懈的寶庫。
在人們的觀念裏,吉普賽人被視為“流浪者”、不受傳統束縛的人。同樣,波西米亞藝術家也是如此,他們是現代都市的“流浪者”,不受傳統的束縛,反對主流的資產階級文化巴黎是波西米亞人的主要舞臺,波西米亞人通過拒絕主流的價值和嘲諷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來挑戰現狀。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著迷的波西米亞的前身。
波西米亞人的生活方式由於繆爾熱的小說《波西米亞生活場景》(或譯《波西米亞人》)而得到推廣,後來由於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而聞名天下。奧克塔夫·塔薩特(Octave Tassaert)的《畫室》(1845年),很好地反映了波西米亞人的生活:壹個年輕的藝術家在壹個淩亂的、空蕩蕩的公寓裏專註地工作;盡管他生活拮據,但他熱愛藝術。這正是波西米亞精神的精髓。
二十世紀,波西米亞人出現在了紐約的格林尼治村、東村,出現在了舊金山,並產生了著名的“垮掉的壹代”及之後的“嬉皮士”運動,成為六十年代美國反文化運動的主力。
“波西米亞”精神賴以存在的根本,即它的反叛精神:反抗主流社會奢侈的價值觀,反抗日益商業化和庸俗化的所謂品位價值。“波西米亞人”曾經以他們獨有的方式反對品牌,但現在而言,他們卻只能站在品牌和品位的立場上反對自己。進入21世紀以來,“波西米亞”已經在商業大潮中物質化和商品化了,波西米亞”已經成了壹種商標,而不是壹種獨特的精神和獨有的生活方式。波西米亞”現在的生活方式已經淪落為壹邊坐在星巴克裏喝咖啡、壹邊聽另類音樂。
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對波西米亞精神持有獨特的好感。我們的印象中,壹個穿波西米亞長裙的女孩,也絕對是壹個有著自己獨特思想與眾不同的女孩。我們也仍然堅信葉瀅的那句話,“精神上的波西米亞人,永遠只是壹個時代的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