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佳能換成徠卡是壹種怎樣的感受?
能把佳能換徠卡的,有兩點可以肯定,壹是不靠攝影吃飯,二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拍攝模式或題材。
徠卡的魅力並不在於貴。徠卡的鏡頭能適用的題材也是相對有限的。另外,徠卡並不好用,換句話說,能用好徠卡的人,就算不是攝影大家,至少也是資深愛好者。對於很多人來說,徠卡只是虛榮,甚至買完就後悔。
徠卡最適合拍攝的題材就是人文攝影。拍人文很難,難就難在妳的文化素養能不能把控題材,妳的思維廣度與寬度夠不夠用,妳是否具備對 社會 批判性的眼光,能夠發現不壹樣的東西。
同時,妳還要具備相當的技術能力。
徠卡大多是定焦頭。用好定焦頭,至少需要兩種功底。壹種是對距離的把握。有人說定焦靠走,這話沒錯,但這話是對初入門的定焦使用者而言。定焦正確的用法是,妳知道要走到什麽位置,然後才去走,而不是靠瞎蒙。鏡頭感,這就是鏡頭感。玩變焦壹輩子都玩不出的鏡頭感。所以妳看玩徠卡的很少有人去跟玩變焦的爭辯,因為妳說的我能理解,我說的妳可能壓根不會明白。
另外壹種功底是對光圈的理解。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需要控制景深,景深是畫面表現力的核心要素。景深與畫質的關系緊密相連。比如說,最大光圈可用。我需要1.4光圈的氛圍,我需要1.4光圈的畫質,這個時候,徠卡就是壹種選擇。妳知道要走到哪個位置,妳知道要用多大的光圈控制景深,妳知道如何用這樣的景深控制把握拍攝的主題。別人以為妳只是走過去按下了快門,實際上,妳和大多數玩相機的人,根本不在壹個維度,妳們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
這就是徠卡。與價格貴賤有關,但關系不大。真正的區別在於對世界的理解。使用徠卡很簡單,有錢就能買到。用好徠卡很難,難就難在妳個人素質的高低,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人是無解的。就好比繪畫,小孩子都能畫,但是能畫好的人,卻是極少數。攝影也是如此。
隹能與萊卡如小倆口兒,壹個是打工掙錢養著會花錢的老婆添不滿的洞
妳好我是房產攝影師Gavin.
我可以分享壹下我使用佳能和徠卡的體會。
佳能和徠卡我都在用,平時工作使用佳能5D系列,出去拍風景用佳能1dx,平時出門會把徠卡M240放在包裏。
首先,徠卡和佳能的定位非常明確。
徠卡:把玩。
佳能:幹活。
想指望徠卡M出片(我指的是徠卡M手動系列),簡直就是受罪。手動對焦太不精準,弱光很費眼。
其次,拿出去的感覺不同。雖然徠卡M手動對焦很難受,但是用它拍照會感覺自己很有品味。徠卡M拍壹些靜止的靜物還是不錯的,慢慢對焦慢慢構圖。所以用徠卡M的相機快門數都不會太高,基本不會連拍。慢慢品味也是不錯的感受。
最後,喜歡徠卡的人不會介意徠卡的各種缺點,沒事拿出來撫摸的人也大有人在。圖壹是我手邊的徠卡M240,看看機身上歲月的痕跡。
徠卡適合慢慢品味把玩,佳能適合幹活。
兩個本質區別就在於此。
5D4“滅門”換徠卡後的壹些思考
1、管中窺豹
而究竟徠卡使用起來體驗如何?是否與之“天價”的售價相匹配?能否替代單反從事攝影工作或是勝任出行旅拍等?在沒有入手徠卡前,探討這些問題始終是管中窺豹,可見壹斑。妳很容易放大徠卡的某壹項優點(比如鏡頭素質奇高)、也很容易因別人的“慘痛經驗”而因噎廢食(黃斑對焦難以操作)。
在我的換門經歷中,味道與素質、體積與功能的取舍是令我最為頭疼的選擇題。
2、德味=刀銳奶化?
首先說味道與素質。徠卡的“德味”總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其實很多人弄錯了味道與素質這兩個本來互相排斥的變量。
德味=刀銳奶化?
我的個人見解認為:這本來就是壹個錯配的等式。
現代鏡頭設計中,隨著鏡片非天然材料的規模化應用、鏡片制造工藝的飛速提升,高素質鏡頭已經不再是難以逾越的高峰。舉幾個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曾經蔡司、尼康、尼德克、羅敦司得等眼鏡片品牌站在絕對的小眾高峰,然而如今蔡司已經有幾百的平價鏡片,國內的廠商也可以做出超高性價比的眼鏡片,並收獲了不少擁躉;曾經的副廠鏡頭基本是狗頭的代名詞,而如今適馬、騰龍相繼斬獲鏡頭大獎,也越來越為影友廣泛選擇。
在大光圈鏡頭的譜系中,刀銳奶化已經是壹個很容易實現的命題。反倒是所謂的“味道”,其稀世性越來越被放大,因為味道本就與素質相悖而行。
提到徠卡的味道,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夜神的旋焦、顏色的濃郁,但我相信很少人會說徠卡的味道是刀銳奶化。甚至不少徠友對銳度並不感冒、甚至對徠卡向asph大舉挺進抱憾。
夜神的旋焦
夕陽下濃郁的光比
德味十足的藍色
直出的紅色場景
我們姑且將徠卡在asph時代之前的鏡頭稱為古典鏡頭,這些鏡頭的***同特點就是個性鮮明。甚至在近日與徠友的壹次聊天中,他拋出了這樣的觀點:玩兒徠卡玩兒的就是老鏡。
雖然對此我保留觀點,但是這絕對代表了徠卡用戶這壹群體的相對***識。反映到市場上,M古典鏡頭的保值程度堪比理財產品;而拋開限量等特殊因素加成,asph鏡頭的二手價格始終難有突破。
其實拋開玄學,旋焦的產生是因為球面鏡的物理特性所限、濃郁的顏色是因為使用了低折射率鏡片。兩者疊架:色散、紫邊幾乎是所有老鏡頭的“通病”
這樣的德味妳真的準備好接受了嗎?
其實鍍膜與鏡頭設計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平抑上述問題的發生,在這方面,我認為蔡司做得更好。而且如果只是追求刀銳奶化,盲測壹下,蔡司或許更能命中人心。
蔡司135 f2 apo的迷人散景
3、M質樸至極
在入手徠卡前,它的簡潔設計和小體積還是讓我十分向往的。除了搭配夜神這樣非典型M鏡的其他多數時候,徠卡的體積優勢確實明顯強於135單反、無反系統。46mm以下的濾鏡規格就註定了即便是銅鏡也還是可以輕裝上陣。
m10-p搭配50mm f1.4 asph
但是!但是!但是!省下來了重量,功能性的損失也超乎想象。這些秤砣上拉低克重的東西正是:對焦馬達、鏡頭防抖組件、防塵防水膠圈等。
它們的作用是什麽?我就不贅述了。換門前要想好,妳做好接受這些缺點而換取壹份輕巧不過1斤的重量嗎?
4、徠卡並非攝影終點,追光逐影才是永恒
前面對徠卡壹通貶低,但如今我卻已經“滅門”佳能單反,告別了陪伴多年的5D4。躬身說法,我先解答文章開頭的幾個問題。
相比較單反、無反的全畫幅相機,徠卡(M型機)在體積與味道上有著無與倫比的比較優勢;只要妳足夠熱愛,任何事妳都會有足夠的動力沖破價格枷鎖;徠卡替代單反、無反並不可行,壹些焦段、功能上的劣勢(比如怕水、微距受限、框線廣、遠難用)在特定場景下會被放大。
在此前,我曾經撰寫文章討論為何選擇徠卡?
因此,選擇徠卡確實更大程度上是對品牌的***情、對旁軸體驗的拓新、對老鏡味道的覬覦、對攝影減法的修行;但我肯定,在不久的將來還是會歡心迎接無反時代的大舉到來、也不拒絕中畫幅的日漸流行。徠卡的大道至簡是攝影課程中的必修,但它並不是終點,追光逐影才是我熱愛攝影的本源。
徠卡用好不容易,2019年5月雲南景谷、版納,徠卡大m240+50/1.4。
因名氣和高貴,用萊卡的有幾個層面和壹個前提需要清楚。
首先是壹個前提。不置可否的講,用萊卡攝影(不是裝逼)的人,都不是新手,基本都是資深或老鳥;圈子與單反其它相比較小。
好了,那麽從如下層面再說說:
壹個是情節。萊卡 歷史 較為悠久,從膠片時代就屬於很有名氣的機器,受父母或老壹代攝影人的熏陶,萊卡已植入骨子裏,其它機器可無視存在;
第二個是追求。德味,在攝影人腦海裏是神的化身,即便如今PS無所不能,但原汁原味欺騙不了自己;
第三個是收受的禮物。這類人就不說了。
第四個和問題最大關聯,那就是質的改變。此類攝影者經歷了膠片時代,用遍了數碼機器,長槍短炮的 遊戲 著攝影領域,也可能是參賽無數,得獎眾多,臨了覺得這些眾多有些索然無味,該拍的該照的都拍照的太多太多,以至於當初的攝影熱情都退化到沒有拿出相機的沖動;懶得去拍了。於是出掉所有數碼相機,購置壹只萊卡,再配上壹只50F0.95的鏡頭,夠了。覺得自己外出需要拍些小景致就帶上相機,也不合群了,即便是滿滿的景致,專找些人少地方去拍攝,自娛自樂的欣賞;偶爾也會掃街,但不執著;拍拍家中陽臺上的小花,魚缸裏的魚,遇到特殊天氣拍拍離家不遠的雪啊,雨中即景;遇到較為熟悉或認知的攝友,輕易也不會去主動打招呼,基本都是被人家認出尊稱“某老”或“某老師”後,才會歉然壹笑,聊上幾句,仙風道骨的大有已退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態勢。
如此這般。
呵呵。
我是多修的用戶,佳能1ds3,5d3,eos3,索尼a7r,富士xt2,松下g9,徠卡me的用戶。除了松下每臺機器都用了挺久的。我來說說感受,
1,當時買徠卡是沖動,現在都覺得肉疼,壹直到現在都只有壹個35mm f2鏡頭,實在太貴了。
2,從參數上看徠卡不管是相機還是鏡頭都不能說是最好的,特別是機身,妳看看dxo上面慘不忍睹。
3,很多人為了反駁徠卡的色彩,做了很多ab對比,說實話我看了我也分不出來。我用過me,m9,mp,m10,mm,sl,q,雖然每個色彩都有差別。但是我的直觀感受是,我的me只要iso640以下,徠卡的色彩總是驚喜。我ps的時候,其他相機基本上很難調出徠卡的感覺,調徠卡的時候基本都是微調,調大了色彩還不如原本的好看。
4,徠卡是買給自己的,如果妳自己不喜歡就不要買。千萬不要為了徠卡的名氣去買,只有當妳玩過壹段時間攝影,理論知識熟悉了,再去實體店感受壹下純正的徠卡血統,松徠的就算了。最後再決定。
5,我到現在還在用me,壹個是因為他是ccd的,另外壹個,現在年紀大了,心疼錢。徠卡太他媽貴了,雖然我覺得他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從比例上來講很小很小,我現在用的最多的是富士帶23mm,主要是方便。
6,說到畫質,大家不要糾結,現在技術提升了,m43的畫質都不錯,不用說apsc和全畫幅了,多花點錢上大光圈鏡頭更實用。畫質上的那點差距,只要妳不是靠攝影謀生的,都沒關系的。什麽暗部噪點,動態範圍無所謂的。
前面三張徠卡,後面兩張佳能,都略微ps過。至於色彩,妳們自己看吧。
其實就是價格不同,所以B格不同,想當於登上包個Lv包包的比較,所謂的德味兒,顏色確實,氛圍是不錯,但那是不後期的前提下。
來看看哈蘇和數碼後背。
有個徠卡x typ113做日常備機,也可以稱為 松萊?比起常用機d750,對焦慢半拍,銳度高,直出色彩不錯,適合街拍。
感覺是妳的錢包裏RMB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