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事件到處甩鍋,到底是什麽原因?
最近,貨拉拉跳車女孩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大範圍的輿論討論,悲劇發生的最大原因,是誤解。女生覺得司機很煩,不但催時間而且想方設法要加錢。司機也覺得女方很煩,壹趟51塊錢的貨光等就要1小時,還脾氣差。
這期間事件壹直發酵,人們對其中的疑點有各種猜測,直到3月3日,警方通報使得真相大白。
那麽這壹切都是司機造成的嗎?
在貨拉拉司機口中,貨拉拉就是那個十惡不赦的平臺。要麽老是派壹些收益極少,路程只有十幾公裏的“垃圾”訂單因。因為平臺采取搶單機制,所以並不是每個司機都能接到訂單。他們只能在鈴聲響起的那壹刻,迅速拿起手機點擊屏幕搶單。
我們相信法律的判斷,但是司機的艱辛也的確是事實。
女生也許沒有想到跳車的後果是死亡,在沒有聯系家人,沒有向外界求救的情況下就直接跳車了。女孩想保護自己,只是她采取的方式太錯誤了。
看似服務者和用戶的沖突,平臺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實平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加強對司機服務的管控,但是過多的要求必然需要更多的激勵,會有更高的管理成本。可以減少乘客免費等待時間,提高價格,收費必須走平臺。
平臺不願意加強管控,反而用不合理的定價給用戶錯誤的預期,把隱患給了司機和用戶,最終因為沖突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貨拉拉公司如果能引以為戒,及時增添全程錄音功能便於取證,強化行程分享、壹鍵報警等安全功能保護乘客,設置保護功能對路徑偏航、長時間停留等異常情況進行監測,今天的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
我們常說,吃壹塹長壹智。但以犧牲生命的方式去彌補這樣的漏洞,代價未免過於沈重、慘痛。希望這次事件能給各方帶來深刻警示:多壹些未雨綢繆,少壹些亡羊補牢,不要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這也是所有企業和行業應有的社會責任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