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五子良將是誰
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張郃,徐晃,樂進,於禁。
1、張遼
字文遠,原本是丁原的部曲,後來丁原被董卓設計殺死之後,他以及壹些原來丁原的將領又跟隨在董卓的麾下。
後來董卓被呂布殺死之後,這些壹開始跟隨丁原的並州將領追隨呂布,後來呂布在下邳為曹操所敗,張遼被俘虜之後,為曹操欣賞,說服了張遼為其效力,之後張遼就跟隨曹操四處征戰,成為了魏國建立的功臣,並且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壹。
2、樂進
字文謙,因為膽識英烈跟隨在曹操手下,是壹個很早就跟隨曹操的將領,隨軍多年,南征北戰,每壹次曹操與別人對戰的時候,他都會沖到前面去。
興平元年的時候,先是在濮陽打呂布,又在雍丘戰張超,在苦縣擊橋蕤,每次都勇猛擊退敵人,因此被封為廣昌亭侯。
官渡之戰的時候,奮力迎戰,斬殺了袁紹的將領淳於瓊,之後又在黎陽對陣袁紹的兒子袁譚和袁尚兄弟,斬殺了大將嚴敬。
後來又是先擊敗黃巾,安撫了樂安郡的百姓,又圍困鄴城,平定鄴城之後又繼續追擊袁譚,每壹次都是領先於軍隊,走在別人前面,之後又攻打雍奴,每壹次都身先士卒,勇猛破了敵軍,不知道休息。後來,曹操留他和張遼以及李典在合肥屯兵。
3、於禁
字文則,本來是在鮑信的部曲,之後在曹操帳下效力。於禁是個武將,在張繡造反的時候懲罰了不遵守軍紀的士兵,為了迎擊敵軍堅持守好了自己的營地,被曹操稱贊為可以與古代名將相比。曹操占領兗州之後,於禁被封為都伯,在將軍王朗的手下做事,後來王朗很欣賞於禁,將於禁推薦給了曹操。
當時曹操剛剛占領兗州,有人才在自己的帳下自然是欣喜,拜於禁為軍司馬,之後於禁跟隨曹操打徐州,打呂布,討伐黃邵等黃巾軍,跟隨曹操多年,也斬殺了許多敵將,可以說是從曹操早期就開始跟隨在曹操身邊的壹個非常有資歷的老將,每壹次的戰役他都有參與,可以說是曹操信任的人之壹。
4、張頜
字俊艾,原來是韓馥屬下,後來跟隨袁紹,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因為袁紹賬下的各種派系之爭,被郭圖陷害,使得袁紹對張頜有所懷疑,讓他的才能沒有施展的地方,後來不喜與小人為伍,直接率軍投降了曹操,跟隨曹操平定了北方。
遠征烏桓,平定馬超、滅了張魯,立下了許多的戰功。後來與夏侯淵壹起在漢中駐守,夏侯淵死後,他暫代主帥壹職,在諸葛亮多次對漢中出兵的時候,張頜皆有出戰,表現優異,連諸葛亮也贊嘆張頜的勇猛。
5、徐晃
字公明,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的名將,並且智勇雙全,不僅個人的武藝高,並且指揮作戰的能力也很高。在官渡之戰中,徐晃打敗了當時投靠袁紹的劉備,之後跟隨曹操擊敗顏良攻克白馬,在延津擊敗文醜。
官渡之戰中,最重要的壹環就是燒了袁紹的糧草,而去截擊袁紹押運糧草的軍隊的人選由荀攸推薦徐晃,而徐晃也完美的實行了命令,使得袁紹丟失了糧草,可謂是官渡之戰勝利的重要因素。
擴展資料:
1、五子良將的說法來源:
“五子良將”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將軍,即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五人,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為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
陳壽在撰寫《三國誌》時將這五個人列為壹傳,在進行總評時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近現代以來人們開始將其合稱為五子良將,但子只是壹個量詞,“五子”意思就是說“這五個人”。
2、社稷影響
五子良將先後跟隨曹操的時間不同,樂進、於禁加入曹操的時間最早,其次是徐晃、張遼,最後是張郃,而早期五子良將的戰績也多是從攻,進攻時被任命為先鋒,撤軍時負責斷後。
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遼與樂進壹同守衛合肥,曹操征漢中張魯時,東吳孫權趁機起十萬兵來犯合肥,而張遼守兵只有七千余人,招募八百敢戰將士,趁夜對孫權發動突襲,孫權圍攻合肥十余日不下,開始撤軍,張遼與樂進又趁機追擊,幾乎擒住孫權。而後又帶病與孫權交戰,擊敗東吳將呂範等。
張繡反叛時,曹操從被擊敗的黃巾軍組建的青州兵趁機打家劫舍,曹操對青州兵管理比較寬松,於禁率軍將這些趁火打劫的青州兵進行討伐,平定了青州兵所帶來的禍患。但在後來的襄樊之戰時,於禁被關羽放水進攻,所率七軍全部覆沒,於禁也因為投降被指責。
張郃最為劉備所忌憚,漢中之戰時,夏侯淵被斬,張郃臨時統帥漢中諸軍,穩定壹時不安的曹魏軍隊,堅持到曹操親自率軍來漢中。
諸葛亮第壹次北伐時,隴右諸郡響應蜀漢,關中震響。張郃於街亭大破蜀將馬謖,致使諸葛亮進無所據,直接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
百度百科-五子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