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含山的歷史,誰知道?

含山的歷史,誰知道?

含山縣學塾源遠流長。清末,私塾遍布城鄉。民國期間作為學校的補充,私塾仍大量存在,直至解放初期才漸湮滅。

這個時期的含山私塾,按設館形式可分為三種:壹為塾師在自己家中招收學童進行教學,稱為私塾,或曰設館;二為塾師受聘於仕宦巨富之家進行教學,名曰坐館,亦稱東館,聘師譽稱西席;三為地方上利用公***場所,如祠堂、寺廟等,聘師教學。教授寒苦子弟,稱為義塾或義學。這些學塾按教學內容又可分為兩種,壹為蒙館,壹為經館。前者以教學識字和寫作基本功為主,入學者多為少兒;後者以講授詩文為主,往往帶有私人講學和學術研究性質,入學者多為青年或有壹定文化基礎的人。就這個時期含山私塾的總體狀況而言,設館最多,東館次之,義塾最少。至解放初期,含山私塾有424所,學生4782人。在這些學塾中,以蒙館為最普遍,經館甚少。這個時期的含山學塾,也有壹支學識淵博、負有盛名的塾師,如唐伯先、蔡繼業等。

基於清末至解放初期,含山縣學塾在數量上尚有壹定規模,又有造詣較深的塾師,使得這個時期學塾的常見讀物呈現出數量大、品類多、品級高、流通面廣等特點,對含山縣少兒的啟蒙教育、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以及人才的孕育與成長,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壹時期含山學塾的常見讀物總體看來可分為三類:壹為集中識字類;二為傳授知識與品德教育類;三為讀寫訓練類。集中識字類的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學童入學還需讀“字幹書”。“字幹書”長約壹尺,寬約三寸。由學童家長用竹紙裁制,裝訂成冊,每冊約百余張。裝訂完畢後,由塾師指定書法比較好的“大學長”幫助書寫。書寫用正楷,內容大體如:壹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人三才,上下分今左,等等。基本上都是常用字,每本約有生字500個以上,約三個月讀完。“字幹書”讀完後,繼之讀《三字經》。《三字經》是當時含山私塾最常見的兒童識字讀物,全書1000多字,由宋代王應麟編撰。全書通用三言韻語,便於兒童朗讀記誦。《百字姓》也是壹部常見的識字讀物,相傳由宋代人編寫,全書500多字,將姓氏成韻羅列,***收姓氏500個以上。《千字文》由梁周興嗣撰,書中用1000多字組織成通順的、能夠表達壹定意義的句子,且四字成句,前後連貫,有條理,有韻味。內容十分豐富,兒童十分愛讀。含山學塾還有壹些其他同類讀物,如《常用雜字》、《雜字》、《急就篇》等。

傳授知識和品德教育類的主要有《小學》、《朱子家訓》、《歷代蒙求》、《弟子規》、《小學韻語》、《古今賢文》、《幼學瓊林》等。其中《幼學瓊林》、《弟子規》為必讀書。學童讀過這兩部必讀書後,壹般皆可稱為“學長”。品類紛繁的私塾讀物在含山縣的歷史上,在教育方面、在社會進步與發展方面、在孕育各類人才方面,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影響也是廣泛而久遠的。時至今日,在含山縣,六七十歲以上的人,凡讀過私塾的,對私塾常見讀物的著名章句尚能朗朗成誦。在人們的社會交流中,私塾常見讀物的某些觀點,乃至某些詞語掌故,仍然“活”在人們的口頭或筆下,為許多人所津津樂道。在現今的少年兒童的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傳統的私塾讀物的許多名人名言及優秀故事更是被廣泛引用,壹些優秀散文或著名詩篇至今仍為中小學教科書選用。《含山縣誌·人物傳》立傳39人,考其生平,絕大部分皆讀過私塾,皆受益於私塾讀物。

建國前,塾師報酬主要靠學費,即“誰讀書,誰出錢”,也有以族產、公田田租付給塾師的。私塾規模壹般都是壹人教壹二十學生。學生的年齡和文化程度極不整齊,小的五六歲,大的兩十歲。壹般采用個別教學,尤其強調朗讀和背誦,不求甚解。習字是私塾學生必修課,用毛筆從描紅開始壹直到練習寫小楷。

1950年,人民政(百度)府對私塾實行改造政策,以公立小學為主,成立私塾輔導組,輔導塾師業務,統壹使用教材。1951年縣內民辦小學發展很快,全縣私塾由424所減少到221所。1952年9月,對私塾進行調整,部分能勝任的塾師轉為公辦教師。私塾教學至此結束。(黃茂金 梅林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