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payme

payme

相信關註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大戰的人都知道,都知道馬雲與馬化騰,在香港“打”了起來。

但是去到香港妳會發現,相較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滲透性會更強壹些,不像微信支付,支付寶有更多的本地用戶,而不是靠遊客來占地盤。

從壹開始的合作,到現在的深度合作,馬雲能跟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合作,可以說是搶占先機,地毯式的滲入了香港。

要知道李嘉誠在香港運營的商鋪有600多家,從電訊、食品、電子、葡萄酒、健康美容產品銷售品類豐富,其旗下的和記電訊業務涵蓋港口、零售、基礎設施、能源和電訊業務。

毫不誇張得說,得李嘉誠支持者,得香港市場。

很多人就好奇了,都是移動支付,為什麽這壹次他沒有選擇站隊同是潮汕人的馬化騰,是而是選擇了馬雲?

首先,香港並沒有互聯網巨頭。相較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涉獵更廣,目前業務涉及支付、轉帳、理財保險、基金,信貸,購物等各個領域,同時接入了很多便民服務,甚至申請簽證都可以使用支付寶付款;可以說應用場景非常廣,可以說是生活必須。

不可否認,微信支付後期也開始加入了生活行列,但除了社交之外,其他有關業務和支付寶相比還是有壹定的差距。

其次,支付寶在香港的知名度以及用戶存活度更高。根據數據顯示,在ios香港社交榜中,微信落在了whatsapp後面,而在ios香港財務app榜單中,支付寶hk超越了payme和八達通。

微信在本地化的過程中可以說困難重重,從排名榜單我們就可以知道,需要下載社交軟件微信而沒有單獨支付通道的微信支付,在大家心裏的定位仍然是偏向於社交,而不是財務方面。

社交方面,香港人使用WhatsApp、Linefriend等,幾乎很少人使用微信,讓有固定社交工具的人去重新加入使用壹個社交工具是很難的。

所以對於香港人來說,支付寶作為壹款財務工具,其信用和安全都應該高於微信,因此支付寶更容易被人接受。

最後是馬化騰壹直很頭疼的國際化,馬雲曾經說過在國際化方面,他們不怕騰訊,因為騰訊並沒有國際化的經驗。

而且,在去年9月份李嘉誠和支付寶合作的時候,當時微信支付只接入了12個國家,而支付寶的合作夥伴遍布31個國家,有超過20多萬商戶,支付寶海外用戶超過3億。

業務遍布全球的李嘉誠,當然會傾向選擇壹個國際化進程快的支付寶,而不是選擇壹個較為局限的微信支付了。

但是對於生活中離不開微信的我們來說,微信支付相較支付寶可能是壹個更加方便的工具,不過怎麽說,兩大巨頭能走出國門走到更遠,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呢!

關於國際化,妳們更看好馬化騰還是馬雲?告訴恒信貴金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