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麽
包粽子的葉子如下:
1、蘆葦葉
蘆葦葉,禾本科蘆葦屬,壹般生長在河邊,沼澤,海灘等有水的地方,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蘆葦葉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用於包粽子的壹種葉子。在北方,蘆葦葉可以說是承擔起了包粽子的大任。
2、箬竹葉
箬竹葉,禾本科箬竹屬,該屬大約有35種,大部分都可以用來包粽子,比較常見的有闊葉箬竹,粽粑箬竹,湖南箬竹,廣東箬竹等。箬竹葉是長江流域及以南的廣大地區最常用的粽葉。
箬竹葉自帶竹子的清香氣味,而且葉片寬大,柔韌性好,壹般用壹兩片就能包粽子,並且箬竹葉本身含有殺菌防腐的物質,使得包好的粽子在常溫下能保存3-5天,具有如此多的優勢,箬竹仿佛就是為包粽子而生,在端午節前後都是比較搶手的。
3、玉米葉
玉米葉是包裹在玉米表面的葉子,壹般有多層,玉米葉帶有獨特的香味,人們經常將其清洗幹凈,保存下來,用在平時制作美食的過程中,常見的有玉米烙,有的人甚至將玉米葉代替籠布來使用,天然又環保。
玉米葉也是可以用來包粽子的,其本身具有質地柔韌,葉片也比較寬,用來包粽子非常方便,而且包好的粽子煮熟後帶著玉米的香味兒。
4、竹筍殼
筍殼,壹般是指毛竹筍殼,在浙江、福建、湖南、四川、重慶、河南等省份比較常見。在毛竹生長的過程中,外殼會自然脫落,散落在地上,端午前後,人們會到竹林裏撿拾掉落的筍殼。回家以後,先在水中充分浸泡,然後洗幹凈,再經水煮,就可以用來包粽子了。筍殼的體型又寬又長,厚實而且柔韌性好,壹張筍殼就可以包成壹顆粽子。
用筍殼包好的粽子,帶有天然的竹子香味,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筍殼是可以反復利用的,吃完的粽子,再將筍殼沖洗清洗幹凈,平時想吃的時候或是等到來年端午節,還可以繼續使用。
5、壹葉蘭
壹葉蘭,還有壹個非常有趣的名字,蜘蛛抱蛋,是百合科蜘蛛抱蛋屬,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由於其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所以在很多地區作為綠化植物或室內綠植來養護。壹葉蘭用來包粽子主要流行於雲南地區,當地的人們喜歡稱其為粑粑葉,在雲南的很多大型菜市場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