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處女有毒”看古代男子處女情結的興起麻煩告訴我
曾經,原始人並不像現在的人們這般重視和喜愛處女。他們在某壹階段對處女有著深深的恐懼,是厭惡的。在結婚以前,都會想方設法弄破處女膜,比如舉行弄破處女膜的婚前儀式。克勞雷《神秘的玫瑰》壹書對此儀式有所描述:
“在波特蘭和格萊尼格部落,通常由年老的婦女給新娘做這個手術,有時甚至請白人奸汙其少女,以完成這個使命。”
“有時在嬰兒期就弄破處女膜,但大多在青春期。”
“在赤道非洲的瑪賽地區,女孩子在婚前必須經過壹次手術。在薩克斯族,貝勒斯族、西裏伯斯島的阿福爾斯部落,女孩的處女膜往往由其父親在婚前弄破。在菲律賓群島,甚至有壹批人專門以弄破少女的處女膜為職。在愛斯基摩人部落,讓女孩失貞乃是僧侶的特權。”
“在印度的壹些地區,女人的處女膜則被迫獻給木制的類男神像。羅馬的婚禮上存在變體的類似儀式,新娘需要在普裏阿柏斯神巨大的陽具上坐壹下。”
隨著母系氏族社會的隕落,人類文明有了更大的發展,男權開始至上,女性地位日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有言:“最初的階段壓迫是同男性對女性的奴役同時發生的”,女性發展出對男性的身心依賴,淪為男人的私有財產,甚至是被物化、可以買賣的女奴。”
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人被視為繁衍父系後代的生殖工具和男性的私有財產,因此也就有了處女童貞與女性貞操的興起。
古代書籍中有不少有關處女的記載,比如蒲松齡《聊齋誌異?蓮香》:“既而羅襦衿解,儼然處子。女曰:‘妾為情緣,葳蕤之質,壹朝失守,不嫌鄙陋,願常侍枕席。’”
《林四娘》“妾年二十,猶處子也”,雲雨畢,果“狎褻既竟,流丹浹席。”清王韜編的《淞隱漫錄》:“探手入懷,婢薄拒之,曰:‘郎如有意,請以今宵。’……,既夕,婢果至。含苞初綻,真處子也。婢曰:“葳蕤之質,壹旦已為君破,始亂之,終成之,是所望也。”
《西廂記》張生雲:“春羅原瑩白,早見紅香點嫩色。”崔鶯鶯則道:“妾千金之軀,壹旦棄之。此身皆托於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嘆。”
總之,男人不是在乎女友曾經失去處女身體,也不是在乎第壹次有沒有看到落紅,而是心理上承受著女友曾經和其他男人親熱的畫面。沒有幾個男人願意和其他男人分享自己女友的身體,哪怕是過去,心裏也會不舒服,除非他不是真心愛妳。其實很簡單,女人只要聰明壹些,告訴他我還沒有過,或者,我雖然和他同居了,但是我們之間沒有發生過什麽之類的真實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