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羅可可的產生與中國藝術沒有關系。()

羅可可的產生與中國藝術沒有關系。()

洛可可的產生與中國藝術沒有關系的說法是錯誤的。

洛可可藝術形式最早產生於18世紀,是巴洛克風格與中華藝術的結合體,在巴洛克復雜、精細的風格之上融入了東方柔和之美。

真正推動洛可可風格還是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巴杜夫人,她多次舉辦有關中國文化的沙龍,與此同時她還推行刺繡、漆器、瓷器等物品,並且對於服飾設計有著自己的嗅覺。推動了18世紀中法審美的相互碰撞,也促成了洛可可的風靡。

從16世紀開始的中外文化接觸,讓歐洲等國對於中國充滿了好奇與探究,對於中國的瓷器、漆器、琺瑯等物都是趨之若鶩,掀起了追求中華風的熱潮。因此18世紀風靡的時尚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中華風的影子,洛可可風格最為突出。

中國藝術中對於流暢弧形的運用也給了當時流行直線的歐洲新的靈感,優雅柔美、溫潤秀麗的中華美結合女性之美產生了新的線條表達方式。S型的曲線的誕生,對於洛可可藝術的形成有著極其大的作用。

洛可可文學的寫作方式及意義:

洛可可文學以輕松的文體大量出現,並著力於表現人的情感,尤其是愛情的魅力。

洛可可文學經常將現實世界擴大或縮小後加以描寫,或者以鏡中像的方式折射現實。比如伏爾泰的《小大人》、勒薩日的《吉爾·布拉斯》。這個時期的作家還酷愛寫遊記式作品,讓主人公在遊歷中學習人生、了解世界。

洛可可文學產生了強烈刺激人們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寫與現實相悖的事物,以反諷手法引入革新觀念,打破現存秩序和規範,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