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式沖鋒槍
1954年式沖鋒槍
1954年式沖鋒槍,也稱為54式沖鋒槍,系國營626廠對蘇聯PPS-43沖鋒槍仿造的產品。
概述
在二次大戰期間,蘇聯軍隊裝備的PPSh-41沖鋒槍(波波沙沖鋒槍,中國版本稱為1950年式沖鋒槍)在和德軍的交戰中,暴露出全槍質量重、外形尺寸大等缺陷,為此,蘇聯設計師阿列克謝·蘇達耶夫設計了PPS-42沖鋒槍,並火速投送前線使用,根據前線的反饋,蘇達耶夫對PPS-42沖鋒槍進行了改進,命名為PPS-43沖鋒槍。
在列寧格勒保衛戰的血雨腥風中,PPS-43沖鋒槍證明了自己的可靠性,總量達到50萬支,備受蘇軍青睞。同時,德軍也將繳獲的PPS-43沖鋒槍裝備給自己的部隊,稱為MP719(r)沖鋒槍。
朝鮮戰爭期間,中國從蘇聯獲得了PPS-43沖鋒槍,並進行了仿造,命名為1954年式沖鋒槍。
整體情況
1954年式沖鋒槍於1954年底投入生產,1956年被1956年式沖鋒槍(仿造AK-47突擊步槍)取代,是PPS-43沖鋒槍的仿制品。
該槍舍棄了原先1950年式沖鋒槍的彈鼓供彈能力,只能采用35發彈匣供彈,同時將原先的木質槍托改為折疊槍托,全槍質量降低到3.3kg(帶空彈匣),極大地減輕了士兵的負擔。同時,由於采用了折疊槍托,在壹些特殊條件下(如坦克內),該槍的使用也更加方便。
1954年式沖鋒槍同樣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慣性閉鎖。通過加長機匣,提高自動機後坐行程的方法,該槍的理論射速被控制在650發—700發/分鐘,提高了射擊精度,保證了零部件的壽命。同時,1954年式沖鋒槍大量采用沖壓工藝和鉚接、焊接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
1954年式沖鋒槍發射51式7.62mm手槍彈(仿造托卡列夫7.62mm手槍彈),全槍長812mm/616mm(槍托展開/槍托折疊),槍管長247mm,全槍質量3.3kg(帶空彈匣),35發彈匣供彈,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慣性閉鎖,只能連發射擊,理論射速650—700發/分鐘,有效射程200m。
保險設計
1954年式沖鋒槍的手動保險設計在扳機護圈附件,類似美國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當手動保險處於保險狀態的時候,扳機扣不動,槍機也被鎖死,保證了使用安全。
諸元
1954年式沖鋒槍諸元
原產國中國
口徑7.62mm
彈種51式手槍彈
槍身長812mm/616mm(槍托展開/槍托折疊)
槍管長247mm
全槍質量3.3kg
容彈量35發
自動方式自由槍機式
閉鎖方式慣性閉鎖
理論射速650—700發/分鐘
有效射程200m
裝備對象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