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皮膚無黏液腺,為什麽會有液狀耵聹的出現?
在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面的皮膚中有耵聹腺,它分泌壹種黃而稠的粘液,在空氣中於燥後形成黃而薄的屑片,猶如雪花,稱之“耳耵聹”,俗稱“耳屎”。有少數人的耳耵聹不幹結而成液狀,壹般稱為油耳或湯耳,不應看成疾病。
耵聹能黏附灰塵與小蟲,對外耳道起保護作用。有些人認為耳耵聹臟、不衛生,常用發卡、火柴棍、竹針、挖耳勺等挖耳,甚至請理發師挖耳,可能引起外耳道發炎和鼓膜外傷。其實,隨著人的咀嚼、講話,耵聹屑會自然脫落排出,而無需特意挖耳。
若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漸漸結成硬塊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聹栓塞,從而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甚至頭暈等癥狀,遇此情況應請醫生治療。
只有醫生檢查病人的鼓膜時,耳耵聹擋住他的視線或耳耵聹栓塞時才應該取出。
取出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對較小的耵聹塊用鑷子挾取即可;對較大的耵聹栓塞則需用特制的耵聹鉤來鉤取,這些應該由專業醫生來操作;對較硬的大塊耵聹栓塞,若鉤取困難時,可以先滴人耵聹水,每日5~6次,滴48~72小時後耵聹軟化再行鉤取或采用沖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