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對深圳的發展前景怎麼看?
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深圳市政府經濟顧問、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
國世平說,過去30多年,深圳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第壹桶金”來自於優惠政策,因此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制度革新是第壹個最重要的原因。
他認為,第二個原因是地理方面的因素,深圳靠近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城市香港,很好的引進吸收來自香港的先進生產力。我們可以看出,在同樣有中央優惠政策的經濟特區中,珠海和廈門為什麽發展較慢,跟區位優勢有很大關系。
“第三個原因是深圳壹直奉行升級轉型最快的產業政策。”國世平說,深圳在上世紀90年代,就很清楚高科技產業對於深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當時還有人懷疑,說深圳的農民搞什麽高科技,又沒大學此類高科技的碼頭。當時我給國家科技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北京、深圳、上海三座城市中,深圳的高科技發展速度遠遠排在北京、上海之前。
國世平說,深圳高速發展的第四個原因則是深圳是移民社會,各種文化在這裏交融,先進的文化經過傳承,而不好的文化則被剔除,因此全國最優秀的移民文化都能在這裏落地。
深圳經濟呈“負增長”是短暫現象
深圳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因此外部經濟環境壹旦有了成長性憂慮,經濟增長速度首先會受到影響。國世平說,深圳屬於典型的出口外向型城市,經濟發展依賴於出口比較多。以前的發展情況是歐洲差,美國好;或者是美國差,歐洲差。但今年以來,美國和歐洲的經濟狀況都比較差,因此深圳的出口環境也比較差。
但他分析認為,“負增長”將是壹個短期現象,深圳目前繼續在進行產業升級和經濟方面的轉型,對深圳經濟發展前景依然非常看好。國世平說,深圳已經在籌劃加快互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從而實現深圳產業戰略的又壹次轉型。對深圳的產業來講,要從外部的出口向內需解決著手,而經濟轉型也要註意內需的拉動。不過由於深圳高科技產業比較多,附加值也比較大。
另外,國世平告訴記者,深圳今年雖然在壹些經濟指標上出現了負增長,但也有壹些經濟亮點值得引起關註。比如,深圳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85.67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70.63億元,同比增長31.6%;非房地產開發項目為115.04億元,同比增長0.2%;深圳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46.80億元,同比增長11.5%;深圳外商直接投資額為5.41億美元,同比增長46.4%。國世平稱,深圳這部分經濟數據表現十分搶眼,尤其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兩位數增長,這顯示出深圳的內需正在崛起。
深圳須“繼續保持創新發展思路”
深圳經濟發展未來要保持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國世平認為,第壹個還是要繼續保持創新發展的思路。他說他壹直提出深圳要打造四大中心,第壹個中心是科技中心,第二個是物流中心,第三個是區域性金融中心,第四個則是文化產業中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深圳壹定要保持創新發展。
國世平說,與此同時,深圳的產業要繼續轉型升級。深圳土地資源不夠是發展的最大問題,中央也壹直沒給深圳土地。因此深圳可大力發展“大樓經濟”。他指出,深圳可向高空發展要資源。像騰訊這棟大樓預計每年就可以產生60多億元稅收,京基100全部弄好後,預計也可以產生80多億元稅收。“深圳未來可以打造100棟大樓,每棟大樓實現100億元稅收。”國世平說這樣的話,深圳壹棟樓的稅收就可以抵得上壹座城市的稅收,因此深圳必須“大樓經濟”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