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職記的作者是誰?
女,某名校本科畢業。作品:《杜拉拉升職記1、2、3》,十余年外企生涯,職業經理人。從事過銷售和人力資源工作――對於現今以打工謀生的人來說,兩種不失為不錯的謀生行當;從滿足人類成就感的角度看,是兩種可能提供極大發揮空間和精神滿足的職業。典型的歐美500強企業文化,長期熏陶出的專業與敬業下,仍然是壹個生動的熱愛生活的人。 全中國最閃亮的職場明星 杜拉拉語錄:“You deserve it的兩種中文解釋——名至實歸和罪有應得。” 對於作者李可來說,其義顯然應該是前者。“寫作的過程,是壹個人的靈魂獨自穿越漫長黑暗的隧道,有時候我感到不知道那壹頭是什麽,我只能等待。”李可這樣回憶她制造“杜拉拉”的經歷。 2007年9月推出《杜拉拉升職記》、2009年1月推出《杜拉拉2華年似水》、2010年4月推出《杜拉拉3我在這奮鬥的壹年裏》,李可辛苦碼了三十余萬字來壹點點地講述杜拉拉的故事:典型的中產階級代表者杜拉拉,姿色中等,出身平凡,受過良好教育,靠個人奮鬥在外企獲得成功。 “杜拉拉基本就是那麽個人:好處是踏實,自然,有理想,善於總結;缺點是心胸不夠,樂觀不夠。”回過去看自己筆下的杜拉拉,李可如是三言兩語便概括掉。 就是這麽個執著中時時摻著小糾結的杜拉拉,卻在中國寫字樓間成功地攻城掠地,征服了壹大批平素驕傲的白領男女。 有人分析,正是現今縱橫交錯的職場競爭、生活壓力、人生困惑,加上金融風暴,使《杜拉拉升職記》這種前所未有的職場角色打造與外企白領生存法則解讀,非常適時地切合了眾白領心靈所需。 “杜拉拉”就像壹面鏡子,照著她,職場新鮮人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找到了下壹步的努力方向;而那些在職場中跌打滾爬百煉成金的相對成功者,則籍著她的苦樂撫摸自己壹路走來的磕磕絆絆。 “提供實際、可運用的常識、知識與經驗,供職場中人參考,至少引起其有益的思考,包括職業規劃、理財和個人生活經營。”李可說,這是她寫作“杜拉拉”的本意所在。 “別不清楚誰是老大”、“‘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設定工作原則要符合‘SMART’原則”、“捍衛個人和職能尊嚴的經典”、“WHY比WHAT更重要”、“懂事是值錢的”、“當不了‘技術派’,當好‘感覺派’也不錯”、“使別人願意教妳,是妳自己的責任”……書中,杜拉拉在著名美資500強企業DB中演繹著壹條條李可式職場真理,還時不時地透露壹些小秘訣:“緊挨著核心業務這棵大樹來發展,才不會被邊緣化並能最快地發展”、“EQ在鬥爭中成長得最快”、“明智的跳槽是因為有更好的機會,不僅僅是因為目前的機會不夠好”……當然,還有杜拉拉與王偉的辦公室情愫作小佐料,給這理性的職場小說添上了活色生香。 兩年前李可也許並未曾料到,正是從她筆下的“杜拉拉”這個小女生開始,白領們的狂熱追捧催生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職場小說門類。“米婭”、“貓貓”、“丁約翰”、“楊小羊”等各色職場人物紛紛出籠,在這壹新生派別的暢銷書路上飛奔。當然,“杜拉拉”的鼻祖地位至今無人可撼,這不,上月李可又作為職場小說作者代表首度入圍中國作家富豪榜,赫然名列第九。 “杜拉拉”三棲了: 電影電視話劇搶著演她 “杜拉拉”今年似乎更熱了。不僅僅因為1月李可再度推出升級續集《杜拉拉2》,更因為姚晨版的“杜拉拉”話劇、王珞丹版的“杜拉拉”電視劇、徐靜蕾版的“杜拉拉”電影先後緊鑼密鼓地開張,“杜拉拉”在2009年可謂全方位搖曳生姿。而正在熱鬧投拍中的電視劇與電影,時不時地冒點小新聞出來撩撥眾期盼者,更是鐵定會將火辣辣的熱度延展至下壹年度。 心愛的“杜拉拉”由著不同的編劇導演演員去改去導去演,不知是種什麽感覺?李可倒是坦然得很:“我並不覺得五味雜陳。杜拉拉可以有很多種演繹方法,但畢竟這是壹本職場小說,我相信各種藝術形式都會演繹出職場的部分***性,可以幫助年輕人更快地達成個人目標,降低其謀生的艱辛度,我想這是社會眾多群體關心的事情。” 不過她也說,“杜拉拉”並不好演。“杜拉拉是職場小說,這個人物是以崇尚專業職業的特點表現的。把專業職業演繹得時尚或許容易些,演繹得大眾還是有壹定難度的。而如果只是時尚,就像看《花樣年華》裏的旗袍。但杜拉拉這本書的精神就是實用,僅有觀賞價值是不夠的。” 盡管如此,李可還是對各版“杜拉拉”充滿了期待。 姚晨演的話劇“杜拉拉”今年年初在舞臺上刮起第壹場風暴,她的喜氣版杜拉拉,很有顛覆性再造的感覺。談起姚晨演的話劇“杜拉拉”,李可有點小遺憾:“因為時間不湊巧,還沒去看過。我希望能帶著溫情觀看。” 徐靜蕾導演加主演電影“杜拉拉”,動靜鬧得挺大,還請來《欲望都市》造型師加盟,誓要打造成壹部“時尚大片”。李可的感覺是:“徐靜蕾對市場和她的行業,都有至少引起高度關註和給予重要機會的影響力。她目前的著裝和氣質我覺得知性而性感。” 那麽電視劇版“杜拉拉”王珞丹同學呢?李可的評價是:“她給我的主要印象是年輕、努力,親和力不錯。另外,陳導(臺灣著名導演陳銘章)贊過她聰明,陳導是老鳥,我相信他的眼光。我期待王珞丹的杜拉拉。” 感覺得出,李可是個好修養的女人,對於以上的所有都給予了很寬容客氣的評價。不過終於,她還是透露了壹點點她的小偏向:“如果只憑照片看人,我感覺喜歡李光潔(“杜拉拉”電視劇男主角),他比較北派,陽光,似乎話也不多,符合我心中對王偉的認定。王偉這樣的男人是有的。就看我們是否發現了他。人的潛能是偉大的,只要我們適度激發,王偉是存在的。事實上,我非常期待李光潔的王偉。” 壹千個“杜拉拉”, 壹個李可 那麽,引出了所有這壹切喧嘩的李可,她,又究竟是個什麽樣的女人? 敲過去幾個私人問題,李可要麽避而不答,要麽王顧左右。只知道,彼時的她在澳洲曬太陽。“基本上,我分享觀點,不分享生活。事實上,這就是我的人生觀之壹:)。”她帶著點俏皮為自己開脫。 在兩本“杜拉拉”小說裏,她都是固執地用壹小段同樣的文字來交代自己:“李可,女,某名校本科畢業。十余年外企生涯、職業經理人。從事過銷售和人力資源工作——兩種不失為不錯的謀生行當;從滿足人類成就感的角度看,是兩種可能提供極大發揮空間和精神滿足的職業。在典型的歐美500強企業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她還是壹個生動的熱愛生活的人。” “我絕不會寫書寫到賣不動為止。假如有壹天,我的靈感像壹個貴族沒落了,那就讓它成為沒落的貴族吧。我需要壹顆自由的靈魂。”“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比如空氣,食物,運動,讀書。”“最幸福的事情是健康、自由支配時間,和為他人做壹點貢獻。”“鄧小平和克林頓都是我尊敬而喜歡的人物,另外,我還比較喜歡李世民和普京。”“我的夢想是空氣好、不塞車、素質教育深入人心。”“我缺少畫畫的天分。我的圖畫得過零分。學插畫是我的壹個理想。”——而以上,則是她給我的關於她個人問題的僅有的回答。亦很有點杜拉拉的範兒,對不? 這就是我們所知的有關於李可的全部了。甚至我們可以推測,李可還不壹定會是她的真名。但是,這並不妨礙“杜拉拉”繼續在讀者心中發芽長草;從某種角度看,李可的神秘莫測,她的低調隱私,似乎還更合白領所好。 “壹千個讀者就有壹千個哈姆雷特,這是重復了很多遍的話,但是,仍然非常對。”李可希望讀者能這樣擁有他們的壹千個“杜拉拉”。 而關於她本人,她只希望永遠自我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