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4G基站的主要問題

4G基站的主要問題

價格戰跡象

“睡壹覺起來發現房子是移動的了,這純粹是個笑話。”近段時間坊間關於移動4G資費的調侃段子,也被鐘天華主動提及。

鐘天華表示,此次4G全省商用後,廣東移動將4G最低消費門檻從128元降到58元。新增的58元/ 88元兩檔4G資費套餐,分別給予用戶每月50分鐘、200分鐘國內主叫分鐘數和760M、1100M流量。

這是中國移動對此前外界關於其4G資費高門檻的回應,也意味著4G的陽春白雪尚未維持幾個月,就將快速劃入大眾消費市場。

中國移動快速調低資費門檻,與其歸結於前文提及的吐槽段子的力量,不如說是運營商的4G競爭所致。正如工信部部長苗圩此前所言,“目前4G資費的確較高,督促電信運營商考慮民聲期盼,最終還是要靠鼓勵競爭,讓運營商把4G資費降下來。”

近日壹份聯通4G宣傳海報流傳於網絡,其最大亮點是“20元包2G流量”。盡管聯通的4G戰略要到3月18日才正式公布,但業界猜測聯通不排除會在價格上做文章。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近日談及對4G的看法表態則是:“聯通壹定讓大家用得起、用得好,4G不會是大家用不起的奢侈品。”

盡管目前廣東移動只是新增低價位套餐,並未真正降低4G資費水平,但未來三大運營商在4G市場正面開打之後,價格戰毫無疑問是最為重要的競爭手段之壹。

而從日本、美國等國的4G運營情況來看,相對於3G來說,4G其實無法有效提高運營商的ARPU值,對運營商冀望的“去管道化”也無太大效果。

香港4G市場的發展也證明了這壹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在2012年8月到香港測試過當地4G網絡覆蓋。當時,香港已經有4家運營商開通了4G的LTE網絡,另壹家運營商數碼通也即將加入競逐之列。但對於運營商來說,盡管他們將網速提高了7-10倍,但卻難以從消費者那裏獲得更多的收入。

“從3G到4G,網速提高了很多倍,但運營商沒有辦法收到更多的錢。”《IT電訊市場》月刊總編輯鄧振良當時對記者表示,幾家運營商遇到的情況都很類似。也就是說,當電信運營商在3G時代為淪為管道而焦慮時,他們在LTE時代被管道化的速度可能將進壹步加快。

不過,對於3G尚處回收期的中國三大運營商來說,4G競逐勢必意味著新壹輪的大規模投資比拼,而與之直接掛鉤的則是4G網絡的投資回報。

值得註意的壹個細節是,廣東移動豪言4G壹年建站規模達到2G十年,這壹方面體現了其上馬4G的迫切,另壹方面也暗示:由於4G網絡使用了高頻段,為達到同樣的覆蓋水平,要建設數量更多的基站。而這將推高運營商的網絡建設成本。

運營商在4G時代更加凸顯出來的“管道化”尷尬是:越來越高的網絡速率,很可能為其帶來更為強悍的外部OTT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