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太子名詞解釋
聖德太子(574年2月7日—622年4月8日),日本飛鳥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用明天皇次子,母親是欽明天皇之女穴穗部間人皇女。作為推古天皇時的攝政大臣,與蘇我馬子***同執政。
聖德太子在國際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派遣遣隋使,引進中國的先進文化、制度,制定“冠位十二階” 和十七條憲法,意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聖德太子篤信佛教,其執政期間大力弘揚佛教。
聖德太子的本名是廄戶,傳說是因為在廄戶(馬廄)前出生,所以取名為廄戶。還有說法認為是聖德太子的母親穴穗部間人皇女是在聖德太子外婆(小姊君)的娘家蘇我家生下聖德太子,蘇我家當時的家主是小姊君的兄弟蘇我馬子,廄戶是“在馬子家出生的”的意思。如今的主流的說法是,聖德太子出生地的附近有個叫“廄戶”的地名,因此取名為廄戶。
別名有豐聰耳、上宮王等。《古事記》記載為上宮之廄戶豐聰耳命,《日本書紀》除了廄戶皇子之外,還記載有豐耳聰聖德、豐聰耳法大王、法主王等別名,《萬葉集》卷三有上宮聖德皇子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