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魚草簡介
zuì yú cǎo
2 《全國中草藥匯編》:醉魚草 2.1 拼音名Zuì Yú Cǎo
2.2 醉魚草的別名鬧魚草、魚尾草、癢見消、鐵線尾
2.3 來源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醉魚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以帶根的全草及葉、花入藥。根及全草全年可采,洗凈曬幹;花、葉夏秋花盛開時采集,曬幹。
2.4 性味
微辛、苦,溫。有毒。
2.5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散瘀,殺蟲。支氣管炎,咳嗽,哮喘,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外用治創傷出血,燒燙傷,並作殺蛆滅孑孓用。
2.6 醉魚草的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搗爛或研粉敷患處。
2.7 註意孕婦忌服。
2.8 備註(1)家畜食多量時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震顫等中毒現象。解救方法:洗胃,導瀉,服大量糖水或靜脈註射葡萄糖鹽水,肌註維生素B1。
2.9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3 《中華本草》:醉魚草 3.1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1.《履巉巖本草》:醉魚兒草,人家池沿邊切不可種之,恐誤落花葉在水中,魚誤食之,必有傷矣,其香氣觸之亦損。
2.《綱目》:醉魚草,南方處處有之,多在塹岸邊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狀如枸杞。莖似黃荊,有微棱,外有薄黃皮,枝易繁衍。葉似水楊,對節而生,經冬不雕。七、八月開花成穗,紅紫色,儼如芫花壹樣,結細子。漁人采花及葉以毒魚,盡圍困而死,呼為醉魚兒草,池沼邊不可種之。此花色
3.2 拼音名Zuì Yú Cǎo
3.3 醉魚草的別名魚尾草、醉魚兒草、(木鹿)木、鬧魚花、癢見消、四方麻、陽包樹、魚鱗子、藥桿子、驢尾草、羊尾巴、防痛樹、雞公尾、毒魚藤、鯉魚花草、藥鰻老醋、野巴豆、老陽花、蘿蔔樹子、藥魚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飽藥、羊白婆、金雞尾、洞庭草、白皮消、鐵帚尾、紅魚波、紅魚皂、鐵線尾、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樓梅草、魚泡草、魚藤草、洋波、魚背子花、壹串花、狗頭鷹、紅魚(魚可)、魚白子花、野剛子魚尾子、魚花草、毒魚草
3.4 來源藥材基源:為醉魚草科植物醉魚草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ddleja lindleyana Fort.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碎,曬幹或鮮用。
3.5 原形態落葉灌木,高12.5m。樹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棱的兩面被短白柔毛,老則脫落。單葉對生;具柄,柄上密生絨毛;葉片紙質,卵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38cm,寬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具稀疏鋸齒;幼葉嫩時葉兩面密被黃色絨毛,老時毛脫落。穗狀花序頂生,長1840cm,花傾向壹側;花萼管狀,4或5淺裂,有鱗片密生;花冠細長管狀,微彎曲,紫色,長約15mm,外面具有白色光亮細鱗片,內面具有白色細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圓形;雄蕊4;花絲短,貼生;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2裂,子房上位。蒴果長圓形,長約5mm,有鱗,熟後2裂,基都有宿萼。種子細小,褐色。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3.6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2700m的山坡、林緣或河邊土坎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3.7 化學成份全株含醉色草甙(buddleoglucoside)即是刺槐甙(acaciin)等[1]。
3.8 藥理作用醉魚草有某些殺昆蟲作用。
3.9 鑒別取本品粉末1g,置50ml三角瓶中,加95%乙醇40ml,浸泡過夜,濾過。殘渣加入適量乙醇提取,濾液合並至50ml,供試。
1.取濾液2ml,加氫氧化鈉試液2滴,浸液較澄明,不立即析出沈澱,放置過夜後,方有黃棕色沈澱產生,振搖即混懸呈較均勻液體。
2.取濾液2ml,加三氯化鐵試液2滴,浸液透明,放置過夜,無沈澱析出。
3.10 性味辛;苦;性溫;有毒
3.11 功能主治祛風解毒、驅蟲、化骨硬。主痄腮、癰腫、瘰病、蛔蟲病、鉤蟲病、諸魚骨鯁
3.12 醉魚草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或搗汁。
外用:適量,搗敷。
3.13 附方①治流行性感冒:醉魚草五錢到壹兩。水煎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②治鉤蟲病:醉魚草五錢(兒童酌減)。水煮二小時,取汁壹百毫升,加白糖,於晚飯後與次晨飯前分服。服藥量可由五錢逐次增至五兩。個別服藥者有惡心、腹痛、腹瀉、頭昏乏力等癥狀。(《全展選編·傳染病》)③治瘧疾: 醉魚草、白英各壹兩。水煎,於瘧疾發作前三至四小時內服,連服二天。(《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④治跌打新傷:鮮醉魚草全草,五至八錢(幹的三至五錢)。酌加紅酒、開水燉壹小時,內服。(《福建民間草藥》)⑤治外傷出血:醉魚草葉曬幹研末,撒在傷口,並輕輕壓壹下,有止血作用。(《福建民間草藥》)⑥治誤食石斑魚子(中)毒,吐不止:魚尾草研汁服少許。(《普濟方》)⑦治痄腮:醉魚草五錢,楓球七枚,薺菜三錢。煮雞蛋食。(《湖南藥物誌》)⑧治瘰癧:醉魚草全草壹兩。水煎服。(《湖南藥物誌》)⑨治風寒牙痛:鮮醉魚草葉和食鹽少許,搗爛取汁漱口。(《福建中草藥》)
3.14 各家論述1.《福建民間草藥》:能活血行氣。
2.《湖南藥物誌》:消風去濕,行氣化痰,解毒止咳。治腹痛,腹瀉,癰腫,關節痛。
3.《閩東本草》:消食去積滯,殺蟲。治蛔蟲絞痛。
3.15 醉魚草的臨床應用1.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用復方醉魚草片劑,每次8片,日服3次(1日劑量為生藥醉魚草5.3錢,紫金牛4.7錢,芫花2.6分),10天為壹療程。用藥後近期療效明顯,壹般在35天後咳嗽緩解,膿痰轉稀,容易咳出,喘息減輕,但不能完全控制。副作用有胃部不適,舌咽幹燥,腸脹氣,個別訴頭昏,停藥後即消失。
2.治療支氣管哮喘:取醉魚草煎服,每曰2次,每次2兩。試治 l例,於每次服藥後1015分鐘吐出大量黃膿樣痰,約2周後自覺胸部緊悶有明顯改善,繼續服藥 l個半月(總藥量達6斤),癥狀逐漸消失,3個月後隨訪病者已恢復工作,雖在天氣改變時亦未發作,檢查兩肺呼吸音清淅。
3.16 摘錄《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醉魚草的中成藥 斷血流膠囊,殘渣加甲醇3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醉魚草皂苷Ⅳb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
斷血流顆粒,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醉魚草皂苷Ⅳb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
斷血流片,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醉魚草皂苷Ⅳb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
更多用到中藥醉魚草的中成藥古籍中的醉魚草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醉魚草
花(《綱目》)、魚尾草(《綱目集解時珍曰∶醉魚草南方處處有之。多在塹岸邊,作小株生,高者三、四...
《本草綱目別名錄》:[本草綱目釋名]草部(上))曼陀羅花(風茄兒山茄子)鳶尾(烏園根名鳶頭)醉魚草(鬧魚花木魚尾草)玉簪(白鶴仙)莽草(草鼠莽芒...
《神農本草經贊》:[卷三下經]芫花花落。即不堪用。李時珍曰。留數年陳久者良。又有醉魚草。七八月開花成穗。紅紫色。儼如芫花。漁人采以毒...
《本經逢原》:[卷二毒草部]莽草之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之毒鼠,漁人以之毒魚,與醉魚草總壹類辛溫,有毒。《本經》主頭風癰腫疝瘕,除結...
《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