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無霸漢堡包指數的概念由來
巨無霸漢堡包指數是由《經濟學人》於1986年9月推出,此後該報每年出版壹次新的指數。該指數在英語國家裏衍生了Burgernomics(漢堡包經濟)壹詞。
用漢堡包測量購買力平價是有其限制的;比方說,當地稅收、商業競爭力及漢堡包材料的進口稅可能無法代表該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在許多國家,像在麥當勞這樣的國際快餐店進餐要比在當地餐館貴,而且不同國家對巨無霸的需求也不壹樣。例如在美國,低收入的家庭可能會壹周幾次在麥當勞進餐,但在馬來西亞,低收入者可能從來就不會去吃巨無霸。盡管如此,巨無霸指數廣為經濟學家引述。
自首次公布以來,該指數已經成為經濟學家最愛吃的壹道“食品”,這是因為麥當勞在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開有分店,大漢堡的組成原料和工序在世界各地基本沒有變化,可以保證同質同量。而且大漢堡雖只是壹件商品,卻包含了多種原料和勞動,如面包、肉類、調料和人工制作,因此也可以把它的價格看作壹種綜合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