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住宅能否商品化?
農民住宅能否商品化,看專家怎麽說: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農村土地改革受到各方關註。特別是涉及到的宅基地改革,農民和想去農村投資的人,都有各種期待,也有各種疑問。
對此,請來中國農業領域最權威的決策者、政策制定者、專家、學者等,為大家解答關於農村宅基地改革的壹系列問題。
今年的中央壹號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這讓閑置的農房有望成為要素商品,進入市場流通。很多人認為此次改革會把農村宅基地商品化,農民可以通過買賣宅基地增加財產性收入,真是這樣嗎?
特邀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鷹為大家理清這個思維誤區。
現在有的人在認識上過於理想化,認為宅基地是可以完全市場化、資本化的,通過買賣,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他不知道宅基地首先最根本的定義是住房保障,而且是集體提供的住房保障。按照《中華人民***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中國農村實行宅基地“壹戶壹宅”,那怎麽還能賣呢?賣了住哪裏呢?
現實中有超面積的問題,有“壹戶多宅”的問題,這個通過宅基地的改革,要把超標準、超面積的宅基地正常化。改革並不是說要把農民的住宅商品化,而是要解決過去宅基地的管理失缺,過多過大地占用建設用地。另外還要解決農村宅基地的粗放利用,導致現在很多發達地區的村莊已經無地可供了。同時賦予農民對宅基地更多的擁有權,所以宅基地的改革到底要解決什麽問題要搞清楚,不是把宅基地資本化,讓農民賣了增加財產收入,這個是不現實的。農民可以增加的是什麽呢?就是將來可以辦“房地壹體”的不動產證,不動產可以抵押,這樣可以增加收入。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