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味精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味精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1907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研究員池田菊苗發現,海帶湯蒸發後會留下壹種棕色晶體,即谷氨酸。繼而,他為大規模生產谷氨酸晶體的方法申請了專利,將谷氨酸鈉稱之為味之素,後傳入中國,改名叫“味精”,不久,味精風靡全世界,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後來壹個叫吳蘊初的年輕人反復研究發現,味精就是谷氨酸鈉,早在1866年德國裏德豪森博士就在植物蛋白質中提取出來了。

1925年,吳蘊初將自己的生產工藝公開,以做好向歐美行銷的準備。1926~1927年吳蘊初還將“佛手牌”味精的配方、生產技術等,向英、美、法等化學工業發達國家申請專利,並獲批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中國的化學產品第壹次在國外申請專利。

1926年,佛手牌味精獲得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金獎。1930年,1933年,吳蘊初的味精繼續在世界博覽會上連續獲得獎項,佛手牌味精打入了歐洲等海外市場。日本“味之素”在東南亞的市場也被中國產品取代。

擴展資料:

味精的挑選:

1、優質味精顆粒形狀壹致,色潔白有光澤,顆粒間呈散粒狀態,稀釋至 1:100的比例口嘗仍感到有鮮味。

2、劣質味精顆粒形狀不統壹,大小不壹致,顏色發烏發黃,甚至顆粒成團結塊,稀釋至1:100的比例後,只能感到苦味、鹹味或甜味而 無鮮味。

3、常見的味精摻假物主要有食鹽、澱粉、小蘇打、石膏、硫酸鎂、硫酸鈉或其它無機鹽類。

百度百科-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