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CF模仿CS了!!!
先是Lithtech:
整個90年代,遊戲引擎的光芒似乎成了Id和EPIC的專利,其余的公司都被這兩大巨頭所掩蓋了,其實當時仍然有不少引擎精品,Monolith公司的LithTech引擎便是壹例。
1998年,Monolith推出了新款遊戲《Shogo:Mobile?Armor?Division》,這是壹款結合了日本卡通的FPS遊戲,使用的引擎便是LithTech。這款引擎耗費了Monolith公司五年的時間,花費超過700萬美元,如此高的代價也迫使公司改名為LithTech,業務範圍也轉向LithTech引擎授權以圖收回高昂的開發成本。
采用LithTech第壹代引擎制作的遊戲包括《血兆2》和《清醒》(Sanity)等。2000年LithTech公司推出了引擎的2.0版本和2.5版本,加入了骨骼動畫和高級地形系統,LithTech?3.0則衍生出了“木星”(Jupiter)、“鷹爪”(Talon)、“深藍”(Cobalt)和“探索”(Discovery)四大系統,其中“鷹爪”被用於開發《異形大戰掠奪者2》(Alien?Vs.?Predator?2),“木星”將用於《無人永生2》的開發,“深藍”用於開發PS2版《無人永生》。
應用LithTech引擎最出色的當屬05年推出的《F.E.A.R》,改良的LithTech引擎為這款遊戲帶來了細致的縱深場景刻畫,全屏抗鋸齒、實時光影效果都表現完美,而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F.E.A.R2:起源計劃》?中,LithTech引擎又加入了HDR渲染、動態模糊、後期處理、屏幕空間環境光遮蔽(SSAO)等最新畫質效果,也增強了物理和人工智能,還完善了對雙核心處理器的支持。
當然,LithTech引擎也非完美,雖然引擎本身繼承了Havok物理加速,但是遊戲中的物理效果壹般,表現比較生硬。〔F.E.A.R?2中升級為Havok2〕不過瑕不掩瑜,LithTech引擎性能已經好強大,LithTech公司的服務也非常詳盡,購買者可免費升級,而且授權費用僅有25萬美元(現在的價格未知),很適合中小型遊戲開發公司。
F.E.A.R?2的畫面設置選項,可以看出Lithtech所支持的特效;
Texture?Level?of?Detail:紋理層次細節
Enable?Shadows:陰影
Texture?Filtering:紋理過濾
Light?Detail:光照細節
Shadow?Detail:陰影細節
Vertical?Sync:垂直同步
HDR:HDR高光特效
Model?Decals:模型標記
Motion?Blur:動態模糊
Reflections?and?Displays:思考與顯示
Ambient?Occlusion:環境閉塞修正
Effects?Detail:影響細節設置
Particle?Bouncing:粒子系統
Shell?Casings:彈殼顯示
World?Detail:世界細節(環境細節)
Corpse?Detail:屍體細節
Sound?Quantity?Limit:聲音質量限制
Water?Resolution:水面細節
FSAA:全屏抗鋸齒
接下來就是ID公司大名鼎鼎的Quake系列引擎〔雷神之錘〕
Quake系列引擎被很多遊戲采用,例如:勝利之日,Half?Life,AvP,MoH:AA。FPS遊戲的佳作:COD1至7都是Quake3不停地改改改做成的,雖然現在改得連Id都認不出,但本質還是Quake。還有神作Cs也是用Quake引擎〔妳不廢話麽〕
1996年發售了另壹款新型遊戲《雷神之錘》,相比《毀滅戰士》使用的將擁有高度信息的二維地圖渲染成3D圖像的偽3D引擎,?Quake引擎是實實在在的3D引擎?。
Quake引擎是當時第壹款完全支持多邊形模型、動畫和粒子特效的引擎,而在技術之外,《雷神之錘》的遊戲操控方式也樹立了FPS遊戲的標準。遊戲采用流動控制方案(fluid?control?scheme?),它使用鼠標來觀看/瞄準/定向以及用鍵盤前進/後退/側移,這也成了FPS遊戲最普遍的操控模式,直到今日仍沒有變化。
Quake2
90年代的Id公司相當勤奮,幾乎是每年推出壹部新遊戲,而且每次都能或多或少地帶給人們不少驚喜。《雷神之錘》壹年之後,Id又發售了《雷神之錘?II》,采用的引擎也升級為Id?Tech2。
《雷神之錘?II》
1997年的時候,當時3D加速卡(顯卡那是都叫3D加速卡)已經興起,《雷神之錘?II》引擎已經支持硬件3D加速,當時較為知名的3D?API是OpenGL,《雷神之錘》也因此重點優化了OpenGL性能,這也奠定了Id公司系列遊戲多為OpenGL渲染的基礎。
《雷神之錘II》首次實現了彩色光影效果
Id?Tech2引擎添加了?256色材質貼圖?,首次?實現了彩色光影效果?,使得遊戲中的物體在反射光影時候能展現出不同樣的色彩效果,另外壹個技術特性則是通過支持DLL(dynamic-link?libraries,動態鏈接庫)文件實現了對軟件渲染和OpenGL渲染的支持。
基於Id?Tech2引擎的遊戲有《雷神之錘II》、《時空傳奇》、《大刀》(Id另壹強人羅梅洛離開Id之後開發的遊戲)、《命運戰士》、《半條命》(Quake和Quake?II的代碼都有)。
另外,《雷神之錘3》是電子競技的開山鼻祖之壹Quake真的很牛A,Quake3被動視暴雪用來做了7代遊戲,Quake2制作的反恐精英曾經風靡全球,現在仍然有不少玩家
下面看壹下Quake2做的CS能多搞
看到沒?雷神之錘2能有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