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谷的人物生平
按《宋史·李若谷傳》:“李若谷,字少淵,徐州豐(今豐縣)人。少孤遊學,依姻家趙況於洛下,遂葬父母緱氏(地名。今河南省偃師),舉進士,補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縣尉。”李若谷出身於書香名門,官宦世家,其祖父李光義,字匡正,五代時進士。早以博士受經,歷任陜西扶溝縣主薄、潁上縣令、太子右贊善,後漢(劉知遠)朝議大夫等。
其父李良弼,字夢得,五代時進士,歷任濟州防禦巡管、宿州團練推官、廬州府錄事、觀察節度使等職。李若谷雖寄人籬下,但吃苦耐勞,學而勤奮,於宋太宗時中為進士,補為長社縣尉。在任期間,因州上修建兵營,讓百姓捐送木材。
主管衙役為了勒取賄賂,多以不合征用標準為由,讓其退回,使百姓叫苦連天。李若谷知悉後,讓百姓將木材按長短粗細分類集中在壹起,自行組織送到州上交差,免去了其中的盤剝。
為此,晉升為大理寺丞,知宜興縣令。宜興地區歷來是產茶區,茶農則以茶葉抵稅。李若谷到任之前,官府對老百姓所交茶葉凡不合格者壹律沒收充公,實為盤剝茶農之惡道。他到任後立改此弊政,將不合格的茶葉退給茶農,另行變賣,換回好茶葉重交,深受百姓愛戴。
李若谷擔任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長沙,轄區至洞庭湖湖區)知府,他發現本地有壹些從流放地或刺配地潛逃回來的罪犯屢屢作案,手段殘忍,大多是以前那些在洞庭湖殺人搶劫而沒有定成死罪的慣犯。他秘密部署破案,抓獲後將這些人以前後幾件殺人案壹起上報,判處死刑,並在市場上公開執行淩遲處死酷刑。
李若谷在宜興任職不久,便升任連州(今四川省錫連縣境內)知州。上任前,受到皇帝的召見,改命為亳州通判,免去旅途勞頓之苦。
之後,累遷陜州、渭州、延州、並州等知州,度支員外郎、三法司主管、戶部判官、工部侍郎、京東轉運使、江寧府尹、河南府尹,加太常寺少卿、集賢殿大學士、樞密院大學士、龍圖閣大學士兼開封府知府,拜參知政事(以其它官職居宰相之位的官員稱為參知政事)。後以耳朵有病為由,多次上書辭職。
不久,敕封為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掌管會靈觀之事。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80歲,追贈為太子太傅,謚號“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