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YY必須得上市?
而且據說,納斯達克很早就為歡聚時代預留了“YY”的代號(YY語音為IPO主體)。有中國互聯網公司在這麽惡劣的環境下赴美上市,讓人們說不清是好事還是壞事。有人透露說,其實YY的管理層並不急於上市,但最後壹輪融資的老虎基金著急退出。還有的人說,YY上市的時機不對,因為上市的窗口期還沒有到,現在上市的前景不妙。其實我的觀點很清楚:YY已經到了必須上市的時候。這和大環境與窗口期這樣的事其實關系都不那麽密切。關於窗口這件事,對UCWeb這樣還沒上市但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可能相當重要,但對估值接近的YY就沒那麽重要——未來的窗口期可能不屬於YY,它必須在此時此刻,完成上市。原因非常簡單。第壹,不要相信壹家運營了7年、融資了五輪的公司完全不著急或在意上市這樣的話,除非它能找得到買家。可現在收購YY比Facebook收購Instagram還貴(它上壹輪的估值已經10億美元了),您是指望著騰訊現在收購它嗎?第二,YY已經是壹家運營情況良好,實現了正向現金流回報的公司——從這個角度講,它比人人網的上市時的資質要好得多,但它並不會獲得人人網那樣的高估值(40億美元)。因為YY並不是壹個社交概念的公司,也不是壹個移動公司。目前,YY這輪上市的估值還是壹個謎。有人傳言是15億美元——這比上壹輪的10億美元估值高不到哪兒去。當然,估值上不去可能正是YY壹直以來沒上市的原因,但現實可能是,估值可能會壹直上不去。因為妳從YY招股說明書的公開資料中也讀得出來,這是壹家用戶基數、現金流和利潤幾乎完全依賴PC設備的公司,移動的用戶數和移動基因在過去2年裏,對YY來說微乎其微。此外,YY也不是壹家美國概念上的“社交公司”,對美國的投資者和分析師來說,評估YY最重要的參照系就是它的天敵騰訊,這能讓YY在很大程度上獲得認可,但是,美國投資者和分析師什麽時候把騰訊當成過壹家社交公司來著?誰還真能奢望老美把“80年代KTV娛樂會所”這種產品當成是“亞洲社交網絡”麽?(說到這裏我又忍不住想吐槽靠概念上位蒙了壹大筆錢套現的人人網和陳壹舟了)這兩點決定了YY不可能坐等窗口期降臨和估值上升,而且迥異於同是雷軍做董事長的另壹家公司小米科技,YY並不是壹家有“市夢率”的公司,它的市盈率已經差不多理性到了壹分錢壹分貨的地步,是靠有點驚人的用戶基數和同時在線人數、來自遊戲和音樂的現金流和最後的利潤率說話的。這就是壹家完全在南中國內向生長、與全球最時髦的概念和熱詞天然隔膜的,純中國本土邏輯的互聯網公司。只是當必須要到上市這個關口的時候,對互聯網理解的天然差異,以及確實有些陳舊的PC時代負累,讓YY變成了壹家沒太多想象力的公司。其實,如果Sean Parker的新創公司Air Time做得不錯的話,YY倒大可以公開定義自己是“中國的Air Time,且比Air Time早了6-7年,” 只可惜AirTime現在看上去是廢柴,Sean Parker自己回家嚼玻璃去了,這反而不是壹個好的信號。所以YY沒什麽可等的。壹家融資5輪超過1億美元的全員持股的盈利以PC用戶為基礎的互聯網公司,它可能並不會有機會有下壹個窗口期。在它面前的也許有以下幾條道路:第壹條,像迅雷,曾經是騰訊的對手,現在也依然算是。有用戶有收入有利潤,但錯過了時機,已經幾乎喪失了再上市的可能性,變成壹家永遠的二流公司。第二條,像優酷,搶先上市,盡管市值壹度大幅縮水,被壓低市值甚至做空,卻不影響基本面,還有了下壹步翻盤的資本和實力(YY財務情況比優酷健康得多)。第三條,像360,守著壹個PC時代的老殼和駭人聽聞的用戶數和收入,上市,被做空,但並不影響收入和整體走勢。對外杯葛做空機構,對內向新領域老巨頭發起挑戰,令對方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