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開講啦鄭淵潔觀後感

開講啦鄭淵潔觀後感

前奏:有壹位作家曾說過,生的時候自己用哭聲宣告問世,死的時候別人用哭聲為妳送行。悲劇是貫穿人生始終的主旋律。這位作家就是鄭淵潔。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生的時候父母用笑聲宣告自己問世,死的時候自己用笑聲為自己送行。正劇是貫穿人生起訖的主旋律。能看透生死的作家並且懂辯證法的作家並不多。鄭淵潔就是其中之壹。鄭淵潔在老爸的《鄭淵潔家書》中前言中寫道,父親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我從出生起就見到的四壁圖書。鄭老爺子由於從事思想理論工作的緣故,說話寫作很講邏輯性。這影響到了兒子鄭淵潔。我喜愛《童話大王》的主要原因就是感覺這裏的童話哲學辯證味兒很強,能提高人的思維能力,能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講啦。131期。這期節目姍姍來遲。原因是當晚的《新聞聯播》播出了45分鐘。可能是人的童年短暫的緣故,這次開講啦只有短短30分鐘,比平時少了10分鐘。瑕不掩瑜。我卻有幸看了200分鐘。為什麽大多數人看30分鐘,我卻能看那麽長時間呢?因為這次我作為童話大王的粉絲於3月10日到北京參加錄制節目。這次來回,整整24小時。3月10日淩晨2點我在石家莊站上的車,晚上快0點在北京站坐的返程車。如果妳百度搜索開機啦自001期至131期題目的話,會發現壹個有趣的現象:演講題目帶“夢想”的***有10位嘉賓,而帶“童心”的只有1位嘉賓。讓我們有請這位花甲之年仍保持壹顆童心的作家登場。夢想和童心有什麽異同?夢想,就是妳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給妳布置的壹篇作文《長大後妳願意幹什麽》。鄭淵潔的夢想是:《我要當淘糞工人》,不按套路出牌,別的同學都是當這個家那個家,只有他夢想成為時傳祥時的掏糞工人。我的夢想是:《我要當地質學家》(初壹時寫),當時我最崇拜的人是賴寧,語文老師李老師布置了作文,我就寫了要成為賴寧式的人物。童心呢?壹般來說,壹個人的年齡和童心是成反比的,即兒童時期的童心是100分的話,到了而立之年如果不加呵護的話,可能就減到70分了。鄭淵潔的心理年齡經過精密儀器測量:只有6歲。怪不得他的童話寫得那麽好呢?壹個人,有了童心和好奇心,就如雷震子添了風雷二翅,再加上知識的積累,就變成楊戩了。我沒有測過我的童心:據估算有16歲。我要向天山童姥和老頑童學習,不僅武功高,童心也要高。根據鄭淵潔的經歷,我總結出:鄭淵潔的成功=父母老師的鼓勵+個人的自嘲。母親從小反復給他講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父親將自己讀過的書寫成書信的方式和他交流,小學趙老師將他的作文推薦給校刊發表等,鄭淵潔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凡是幫助過他的人,他都記得特別清楚。自嘲,是幽默的高級方式。敢於自嘲的人,壹般來說是自信的人。在陳奕迅開講啦賞析中,我曾經舉過鄭淵潔自嘲的例子。下面拿我為例。老媽平時老是提醒我:妳怎麽老是拖著鞋走路?答曰:接地氣。現場聽鄭淵潔的演講是壹種享受。以前只是覺得他的文筆很好,沒想到他的口才同樣好。演講是以2009年第5期《童話大王》中的內容為開場白的,巧合的是這是第300期《童話大王》。2008年12月31日,鄭淵潔應邀去北京鐘鼓樓敲新年的鐘聲。突然,有壹個陌生人拍了壹下他。這不是雍正皇帝的扮演者陳建斌嗎?原來陳建斌也是童話大王的粉絲,他是從初二時開始看《舒克貝塔歷險記》的。如果讓我選鄭淵潔最好的作品,我會首推《鄭淵潔與皮皮魯對話錄全集》。我讀的第壹本《童話大王》是老媽買的,那是1992年第5期。我還至今還記得那本書的封面和封底。309暗室系列中的銅門是序曲,穿插有魔方大廈、舒克貝塔。上周六開講啦播出的時候,全家壹起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鄭淵潔的演講。這個場面,我只在除夕晚上見過。鄭淵潔在北京定居後,來過石家莊幾次我無法知道。我記憶比較深的有兩次,壹次是2006年6月14日我因病住院,住院期間耽誤了兩件事,壹件事是無法參加公務員考試,另壹件事是無法去圖書大廈見鄭淵潔。第二次是去年8月21日,鄭淵潔父母鉆石婚讀者見面會在圖書大廈舉行,我因為去長春參加器官捐獻協調員考試再壹次錯過。幸運的是我在北京見過鄭淵潔兩次,壹次是2011年11月20日鄭淵潔在西單圖書大廈舉行《皮皮魯送妳100條命》首發,鄭淵潔的老爸站在兒子的身邊,這壹場面令我感動;第二次就是今年3月10日我去北京機場附近的錄影棚參加開講啦節目錄制,這次是鄭淵潔的兒子陪在身邊。鄭淵潔和小撒都是幽默高手,現場笑聲壹片。就像鄭淵潔說的那樣,如果兩人聯手辦壹個脫口秀節目,收視率壹定很高。好多粉絲讀對話錄,以為真有皮皮魯這個人。隨著眼鏡度數增長,我才知道,對話錄是鄭淵潔壹人飾兩角。自言自語在外人看來不可思議,但是在童話中卻是正常的。我覺得童話對話錄這壹創意來源於父子之間長達十余年的通信(童心),父子相隔千裏卻因為工作關系見面的機會很少,為了鼓勵自己的兒子寫童話,父親買了幾百部名人傳記或名人談創作的體會著作,仔細閱讀,將體會寫成書信;兒子為了讓父親高興,父親由於退居二線,心裏多少有些空蕩,父親看著兒子的作品不斷見諸雜誌端陸續獲獎,心裏那個美啊,比喝了酒還高興。就這樣,父子二人互相通信大約壹千余封。收入《鄭淵潔家書》的就有59封。後來,鄭淵潔當了父親,他和鄭亞旗,二人由父子關系變成了兄弟關系,前者允許後者直呼他的名字,後者喊前者為兄。這是怎麽回事呢?原來《童話大王》是1985年創刊的,而亞旗比創刊號還大,自然為兄啦。鄭淵潔在這本家書的序言中寫道,揚長避短是培養人才的最好辦法。取長補短是扼殺人才的最好辦法。父母沒有因為兒子數學較差而讓其上奧數班(當時也沒有奧數班),反而鼓勵他多看課外書。最好的教育是身教。父親每天起的早讀書,導致兒子也起的早寫作。鄭淵潔坦言,每天早晨四點半起床,寫到六點半,6000字。每期的童話大王就是這麽出爐的。寫到這裏,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點贊!這是30年的合同,由於他的勤奮,已經提前完成任務了,今年應該到壹裏程碑了。鄭淵潔曾戲稱,每天寫作就好比還房貸,好在腦子越用越靈,即使今後不用為雜誌而寫作了,他依然四點半鐘爬起來寫作,最早是用鋼筆寫,後來用電腦寫,現在返璞歸真,用毛筆寫。為了父母高興,他堅持寫下去。現在我也模仿他,只要有空,就寫點東西。貴在堅持。

備註:這是從我的新浪博客轉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