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世界各國現役的巡洋艦有哪些?

世界各國現役的巡洋艦有哪些?

蘇聯/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2艘-"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彼得大帝"號

蘇聯/俄羅斯海軍首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也是當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導彈巡洋艦,***建造4艘,首艦092"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原名"基洛夫'號)1980年服役,第2艘150"拉紮耶夫海軍上將"號(原名'伏龍芝'號)1983年服役,第3艘065"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原名"加裏寧"號)1989年服役,第4艘183"彼得大帝"號(原名"安德羅波夫"號)1995年10月服役。目前,第1、第2艘艦已退役,第3、第4艘艦服役於俄海軍北方艦隊。

該級艦長252米,寬28.5米,吃水9.1米,標準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4300噸,2座核反應堆,2兩座燃油鍋爐,總功率12萬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14000海裏/30節。武器裝備:20座SS-N-19“花崗巖”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0枚導彈;12座SA-N-6“雷聲”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96枚導彈;2座八聯裝SA-N-9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128枚導彈;2座雙聯裝SA-N-4“壁虎”艦對空導彈發射器,40枚導彈;6座CAD3-N-1“卡什坦”彈炮合壹近防系統(第1、第2艘艦為8門30毫米艦炮),每座系統8枚SA-N-11艦空導彈和1門30毫米雙管艦炮;1座130毫米雙管艦炮(首艦為2座100毫米單管艦炮);1座雙聯裝SS-N-14反潛導彈發射器(後3艘艦無),14枚導彈;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座10管RBU12000反潛火箭發射器(第1、第2艘艦為12管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2座6管RBU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搭載1架卡-25B標定直升機和2架卡-27A反潛直升機。

蘇聯/俄羅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3艘-"莫斯科"號,“烏斯季諾夫元帥"號,"瓦良格"號

光榮級長186.4米,寬20.8米,吃水8.4米。標準排水量9380噸,滿載排水量11490噸。編制員額454人,其中軍官62名。該級艦為燃氣輪機推進方式,6臺燃氣輪機,航速32節,續航力7500海裏/15節或2500海裏/30節。

光榮級為平甲板大型燃氣輪機導彈巡洋艦,其首柱前傾斜度較大,有利於減少前甲板淹濕;艦體具有顯著外傾,以進壹步改善艦艇的耐波性.該級采用"三島式"設計方法,上層建築分為首、中、尾不相連接的三段,,有利於武器、艙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艦艇的穩定性.

光榮級裝備8座雙聯SS-N-12"沙箱"反艦導彈,長11.7米,直徑0.88米,采用慣導+中繼修正+主動雷達末制導方式,射程550千米,飛行速度為1.7-2.5馬赫,戰鬥部重1000千克,可與核裝藥互換;8座4聯"暗礁"防空系統,發射SA-N-6"雷聲"編隊防空導彈,射程100千米,射高25-25000米,采用無線電指令+末段TVM制導方式,裝藥144千克;2座雙聯SA-N-4"壁虎"近層防空導彈,射程1.5-15千米,射高25-5000米;6座AK630型6管30毫米速射炮,4000-5000發/分;1座雙管130毫米AK130型炮,60發/分,射程8.1千米;2座12管RBU6000火箭式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射程6000米;2座五聯533毫米多用途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SS-N-15反潛導彈、CAЭТ-65反潛魚雷、ТЭ-31和ТЭСТ-96反潛反艦兩用魚雷;1架卡-27"蝸牛"直升機.

電子設備方面,光榮級裝備3部控制6管30毫米速射炮的"椴木棰"火控雷達,1部控制130毫米AK130型炮的"鳶鳴"火控雷達,2部控制SA-N-4"壁虎"近層防空導彈的"汽槍群"雷達,1部引導SA-N-6"雷聲"編隊防空導彈的"頂罩"雷達,1部控制SS-N-12"沙箱"反艦導彈的"前門"火控雷達,1部"頂舵"/"頂板"搜索雷達和1部"頂對"對空搜索雷達;"灑桶""邊球"電子戰設備等;另外還有1部"公牛角"艦殼聲吶和1部"菜牛皮"拖曳聲吶.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27艘,編號為CG47-CG73-"提康德羅加"、"約克城"、"文森斯"、"福吉谷"、"托馬斯.S.蓋茨"、"邦克山"、"莫比爾灣"、"安提坦"、"萊特灣"、"聖賈辛托"、"張伯倫湖"、"菲律賓海"、"普林斯頓"、"諾曼底"、"蒙特裏"、"錢瑟羅斯維爾"、"考佩斯"、"傑蒂斯堡"、"喬辛"、"休城"、"西羅"、"安齊奧"、"維克斯堡"、"伊利湖"、"聖喬治角"、"維拉灣"和"皇家港","提康德羅加"、"約克城"、"文森斯"、"福吉谷"、"托馬斯.S.蓋茨" 已退役.

排水量:輕載7015噸,滿載9516噸(CG47-48),滿載9516噸(CG49-51),滿載9516噸(其余)

主尺度:長-172.8米,寬-16.8米,吃水-9.5米(含聲吶)

動力:4座GE LM 2500燃氣輪機;86000馬力(64.16兆瓦);雙軸;可調螺距漿

航速-30節以上

續航力-6000海裏/20節

編制-358人(軍官24人)

武器-8枚"捕鯨叉"反艦導彈(2座四聯裝),射程130千米(0.9馬赫)

2座MK41 0型垂直發射裝置,裝備有122枚GDC"標準"SM-2 BLock IVA艦空導彈(CG52起),射程73千米(2馬赫);2座雙聯裝MK26 5型發射裝置(CG47-51),裝備有68枚GDC"標準"SM-2 BLock IVA艦空導彈;"阿斯洛克"VLA反潛導彈,射程16.6千米;8枚"戰斧"巡航導彈(備彈12枚),射程1300千米(0.7馬赫);

2座MK45 Mod1型127毫米炮,射程23千米(20發/分)

2座MK15 2型"密集陣"6管速射炮,射程1.5千米(3000發/分)

2座25毫米炮,4座12.7毫米炮

2座三聯裝324毫米MK32 14型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MK46 5型反潛魚雷(射程11千米/40節)和MK50魚雷(射程15千米/50節)

2架SH-60B"海鷹"LANPSⅢ直升機;2架SH-2F"海王" LAMPS I(CG47-48)

聲吶-1部SQR-19被動拖曳式陣列聲吶(CG54-55);1部SQS-53A/B艦殼中頻主動攻擊聲吶(CG47-55);SQQ-89(V)3(CG56起,CG52-56,98年列裝),包括1部SQS-53B艦殼中頻主動攻擊聲吶(CG56-67)或1部SQS-53C艦殼中頻主動攻擊聲吶(CG68-73)和1部SQR-19被動拖曳式陣列聲吶

雷達-4塊SPY-1A相控陣三座標對空搜索/火控雷達(CG47-CG58),4塊SPY-1B相控陣三座標對空搜索/火控雷達(CG59起); 1部SPS-49(V)7對空搜索雷達;1部SPS-55對海搜索雷達;1部SPS-64(V)9導航雷達;1部SPQ-9A火控雷達;4部SPG-62火控雷達;1部URN 25戰術導航雷達;

電子對抗-假目標;8座6管固定式MK36 2型羅拉爾·海科爾快速散開幹擾箔條;紅外曳光彈和箔條幹擾彈;SLQ-25"水精";搖曳魚雷誘餌

電子支援/幹擾;SLQ-32V,具有攔截,幹擾,欺騙系統

“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在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實驗中,屢建奇功,數次用"標準"-3型擊中靶彈;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是以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為原型設計建造的.***有7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參加了91年海灣戰爭.

意大利維內托級1艘-"維內托"號

為意大利海軍的第壹艘直升機母艦,除攜載直升機外,本身又有很強的攻防能力,所以也稱直升機巡洋艦。服役後壹直作為艦隊的旗艦,率領中型水面艦艇編隊在中近海執行反潛、反艦和防空作戰任務。

"維托裏奧·維內托" (C550) 1965.6.10開工 ,1967.2.5下水

標準排水量: 7500噸 滿載排水量: 9500噸

主尺度: 總長179.6米,艦寬19.4米,吃水6米 航速: 32節

飛行甲板: 長40米,寬18.6米 服役: 1969.7.12

動力: 4臺福斯特-韋勒(Foster wheeler)鍋爐,壓力50公斤/厘米2,溫度450oC;2臺托西(Tosi)蒸汽輪機,73000馬力,雙軸

續航力: 5000海裏/17節

艦員: 557名,其中軍官53名

導彈:4具“奧托馬特”(OTO Melara Teseo)Mk2(TG2)對艦導彈發射筒,慣性巡航,主動雷達尋的,0.9馬赫速度時,射程98.4海裏,戰鬥部重210公斤,末段2.2海裏掠海飛行.

1座“紫菀”(Aster)雙聯Mk10 9型發射裝置,可發射通用動力公司波莫納分公司(GDC Pomona)“標準”(Standard)SM-1ER對空導彈,也可發射“阿斯洛克”(ASROC)反潛導彈,3個彈艙可備彈60枚,指令制導,半主動雷達尋的,2.5馬赫速度時,射程64公裏(35海裏)霍尼韋爾(Honeywell)“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慣性制導,入水後射程1-5.4海裏,載Mk46魚雷

火炮:8座“奧托·梅萊拉”(OTO Melara)76毫米炮,仰角85o,發射率55-65發/分,射程4.4海裏,彈重6公斤

3座布雷達(Breda)雙聯40毫米高平兩用炮,85o仰角,發射率300發/分,對海射程6.8海裏,對空射程4公裏,彈重0.96公斤

魚雷:2座Mk32三聯324毫米魚雷發射裝置,發射霍尼韋爾(Honeywell)Mk46反潛魚雷,主/被動尋的,40節速度時射程5.9海裏,戰鬥部重44公斤

對抗措施:假目標:2座布雷達SCLAR 105毫米20管可旋轉發射器,發射箔條彈2.7海裏,曳光彈6.6海裏;SLQ25“水精”(Nixie);拖曳魚雷誘餌

電子支援/對抗:SLR4,截獲;3部SLQ-B,2部SLQ-C,幹擾

作戰數據系統:SADOC 1 作戰數據自動處理系統,11號數據鏈,衛星通信系統

武器控制:4部“阿古”(Argo)10系統,用於76毫米炮;2部“達多”(Dardo)系統,用於40毫米炮

雷達:對空搜索:休斯(Hughes)SPS52C,3座標,E/F波段,240海裏;塞萊尼亞(Selenia)SPS 768(RAN 3L),D波段,120海裏

對海搜索/目標指示:SMA SPS 702,I波段

導航:SMA SPS 748,I波段,40海裏

火控:4部塞萊尼亞SPG70(RTN10X),I/J波段,22海裏,用於76毫米炮;2部塞萊尼亞SPG 74(RTN 20X),I/J波段,7海裏,用於40毫米炮;2部斯佩裏(Sperry)/RCA SPG 55C,G/H波段,28海裏,用於“標準”導彈

敵我識別:Mk XⅡ

戰術空中導航:URN-20

聲納:聖加蒙(Sangamo)SQS 23G艦首聲納,主動搜索和攻擊,中頻

載機:6架AB 212反潛直升機

法國1艘-"貞德"號(R97),1964.7.16服役

主尺度:艦長182米,艦寬24米,吃水7.3米

排水量:10000噸(標準)/13270噸(滿載)

航速:26.5節

續航力:6000海裏/15節

動力裝置:2臺蒸汽輪機,功率40000馬力.

艦員編制:626名(26名)

武器裝備:2座100毫米艦炮;4座12.7毫米機槍;2座三聯裝"飛魚"MM38型導彈發射裝置.

雷達:1部DRBV 22D型對空搜索雷達;1部DRBV 51型對海搜索雷達;2部DRBN 34A型導航雷達;3部DRBC 32A型火控雷達;1部SRN-6戰術導航雷達.

聲納:1部DRBV 2C型聲納.

艦載直升機:8架"山貓"或"黑豹"直升機.

秘魯格勞海軍上將級巡洋艦1艘-"格勞海軍上將"號

原為荷蘭“德魯伊特爾”號巡洋艦,秘魯於1973年購入。原艦主要用於防空,以適應戰後初期的使用要求。1976年購入該艦的姐妹艦“德澤文普羅文顯”號,易名“阿吉雷”,改裝成直升機巡洋艦,於1978年編入現役。艉部拆除“小獵犬”(Ter—rler)導彈系統,改建成飛行甲板,可供3架“SH—3D”型或5架“阿哥斯塔212 AS”型直升機起降。

世界上現役裝備巡洋艦的國家有:

美俄兩國的網上介紹有很多,就說說別的吧!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

俄羅斯/烏克蘭(基洛夫級,光榮級,卡拉級)

意大利(維內托級)

維內托級是意大利海軍服役了30多年的老艦,這級巡洋艦前半部擁有強大的武裝,後半部則為龐大的飛行甲板和壹具可容納3架AB.212直升機的機庫。排水量: 9500噸(滿載),全長:176.5米,全寬:19.3米,吃水:6米,主機:2座蒸氣渦輪機,73000馬力,雙軸。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9250公裏/17節,武備:雙聯裝紫苑艦空導彈,標準壹型中程防空導彈,OTOMAT艦艦導彈4座,霍尼威爾反潛導彈發射器,布瑞達6*40毫米三聯裝近防炮,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管6具等,主炮:奧托76毫米主炮,聲納:Sangamo SQS 23G型艦首聲納

飛機:6架AB.212反潛直升機或4架海王直升機,雷達:對空搜索:SPS 52C三坐標;對海搜索:SMA SPS 702;導航:SMA SPS 748等,電子支援/幹擾:UAA-1截取,SLQ-2 B/C幹擾,編制:550-650人

法國(貞德號)訓練/直升機巡洋艦

主尺度:艦長182米,艦寬24米,吃水7.3米,排水量:10000噸(標準)/13270噸(滿載),航速:26.5節,續航力:6000海裏/15節,動力裝置:2臺蒸汽輪機,功率40000馬力. 艦員編制:626名(26名),武器裝備:2座100毫米艦炮;4座12.7毫米機槍;2座三聯裝"飛魚"MM38型導彈發射裝置. 雷達:1部DRBV22D型對空搜索雷達;1部DRBV51型對海搜索雷達;2部DRBN34A型導航雷達;3部DRBC32A型火控雷達;1部SRN-6戰術導航雷達.聲納:1部DRBV2C型聲納.艦載直升機:8架"山貓"或"黑豹"直升機.

秘魯(德魯伊特爾級“格勞海軍上將”號)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在役艦只之壹。它於1939年由荷蘭建造,1944年下水,直到1953年才作為防空巡洋艦編入現役,1973年秘魯購進該艦,並於1985至1988年重回荷蘭進行耗資1.4億美元的大修和改裝,在當時是作戰能力較強的導彈巡洋艦,今天,它已是有60年艦齡的老壹代戰艦,即將退出現役走進歷史。

意大利:維內托級巡洋艦

目前,世界上擁有巡洋艦的國家有四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意大利和秘魯,在役的巡洋艦***有7級36艘,全部為導彈巡洋艦。其中美國擁有1級27艘、全部為常規動力導彈巡洋艦。

美國海軍;俄羅斯海軍和秘魯;意大利海軍是目前唯壹擁有巡洋艦的海軍。

蘇聯海軍原將巡洋艦作為戰艦隊的基礎,二戰後曾建立了壹支強大的艦隊,但很快它們就被裝載大量導彈和大量對空導彈的驅逐艦所取代了。

最新的四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是在1980和90年代建造的,除最新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外其它三艘的維護狀態目前均很差。

二戰後美國海軍的中心是航空母艦,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主要設計意圖是以其為壹種可提供極強大的對空力量的驅逐艦,目的在於強調宙斯盾戰鬥系統的作戰能力。從1981年提康德羅加號巡洋艦下水後這個級別的船只獲得了壹系列改善,使得它們的反潛和對地面攻擊的力量(使用巡航導彈)大大加強。與蘇聯壹樣,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也可以作為整個作戰群的中心使用。

美國的導彈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加利福尼亞”級 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萊希”級導彈巡洋艦,“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導彈巡.

俄羅斯的導彈巡洋艦: “基洛夫”級重型導彈巡洋艦,“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光榮”級導彈巡洋艦,“莫斯科”級直升機巡洋艦.

意大利的導彈巡洋艦 :“安德烈婭·多裏亞”級巡洋艦, “維多利亞·維南多”級導向導彈直升機巡洋艦, “西北風”級導向導彈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