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工作評估方法模板
小組工作評估方法模板
小組工作評估方法模板。小組評估是壹種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小組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組員改變的狀況等,貫穿小組工作的全部過程。也是社會工作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之壹。下面是小組工作評估方法模板。
小組工作評估方法模板1小組的評估
壹、評估
小組評估是對小組的壹次幹預過程以及監測過程
小組評估的最終目的是了解工作過程的有效性、組員改變的狀況以及機構管理的有效性
二、評估的作用:
1、指導幹預方向,使幹預行動圍繞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進行
2、幹預計劃是否有效
3、使組員有機會表達對參與小組的感受
4、幫助社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5、為機構積累素材,提高機構的服務質量
三、小組評估的困難
缺乏測量社會工作介入結果的有效方法
並非所有的處遇都是依據可測量的行為,將所要改變的行為標的概念化﹔甚至有時改變的目標是以情緒狀態、態度、自我評價、自我決定的品質、或環境改變為目的。這使得測量本身難以有效和正確的進行
四、評估的類型
作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
作為工作方法:主要包括組前計劃評估、小組需求評估、小組過程的監測評估和小組效果評估
過程評估:
指的是對小組的整個過程進行全程評估
評估內容包括組員的表現、社工的表現和技巧等
主要材料包括小組工作記錄表、觀察員反饋表、成員心得表等
結果評估
對小組的結果進行評估
通過收集組員對小組內容、工作方法、社工表現等方面的評價,以監測小組是否完成了其預定目標
主要材料包括小組氣氛自我評估表、小組滿意度自我評估表、小組成員人際關系評估表、領導效能的成員評估表
戴伊的評估模式:
五、評估研究
與評估研究相關的概念:
(1)目標行為
(2)基線數據
(3)測量(前測、後測、跟進測量)
測量的技術:
(1)行為的測量:行為測量包括測量成員出現目標行為的次數,像是完成家庭作業、出缺席情況、和熟識者說話的次數、感情表達的次數等。目前已發展許多不同的工具,以增進測量的方便性,像是電子技術器和相關的表格等。
(2)目標達成紀錄表:目標達成紀錄表是壹種測量案主目標達成狀況的程序,它是用來測量同壹案主所有目標達成的狀況。這個紀錄表將每壹個目標從最差到最佳的完成程度分成五個等級,這個紀錄表的平均值代表成員目標達成的機率。當小組帶領者運用此紀錄表時,小組成員可幫助彼此定義每壹個等級的程度,並且評量該目標達成的狀況。
(3)情緒的自我評量表:成員參加小組最普遍的情緒因素是焦慮,而大部分的成員是在約會或回答老師的問題時感到恐懼或困難。實務工作者發現透過0到100為評量單位,邀請成員評估自己在情境中焦慮程度的可信度相當高。類似的評量表也被用在生氣、激怒和投緣程度上。
(4)價值澄清量表:成員們通常期望在參加小組之後,能更清楚或肯定自我的價值。有壹些價值澄清練習的工具,可用來建立小組成員自我價值的基線和改變狀況。
小組工作評估方法模板2評估類型
1、作為研究方法的小組評估
(1)過程評估;也稱形成性評估,指的是對小組的整個過程進行全程評估。
(2)結果評估;對小組的結果進行評估,通過收集組員對小組內容、工作方法、社會工作者表現等方面的評價。
2、作為工作方法的小組評估
(1)組前計劃評估
評估小組的設計和計劃過程,主要包括收集相關資料。
(2)小組的需求評估
主要由資料收集、資料分析、作出判斷並制訂幹預計劃3個步驟形成。
(3)小組過程評估
在小組發展中,收集相關資料,以顯示組員變化和小組的發展過程。
(4)小組的效果評估
小組按計劃完成自己的任務後,社會工作者需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
評估流程
1、評估方案的制訂
評估方案需要回應的問題:評估的目的是什麽、對象是誰、評估者是誰、評估者的假設是什麽、評估指標是什麽、評估方法是什麽。
2、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
(1)過程方面:小組組員關系、組員參與程度、處理小組時間效果以及維持小組氣氛的功能;
(2)社會工作者方面:同理的反應、引導的技巧、尊重與接納、積極的關註等行為表現;
(3)小組的效能方面:小組是否協助組員成長,內容是否恰當,小組效果如何;
(4)小組方案方面:小組方案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各評估要素之間的聯系
評估的過程是壹個復雜的過程,由諸多要素組成。
4、按照評估流程實施評估
保證這個評估過程有序進行,強調其中的“客觀性”“敏感性”。
5、評估後審核
評估結束後,進行信度和效度審核,依據審核結果再對評估結果進行修正。
6、編寫評估報告
對評估結果完善後,社會工作者編寫評估報告。
評估資料收集
1、評估資料的來源
(1)與小組計劃有關的資料;
(2)小組過程方面的資料;
(3)小組發展方面的資料;
(4)小組效果和效率的資料。
2、測量工具的選擇
(1)小組記錄;
(2)利用標準化量表收集資料;
(3)設計問卷和量表測量;
(4)行為計量;
(5)日誌、日記;
(6)個人自我報告;
(7)分析報告。
3、資料收集
(1)資料收集應考慮的因素
資料來源是多樣的;如何收集資料。
(2)資料收集中常見的問題
組員與社會工作者之間的關系;非幹擾性觀察與幹擾性觀察。
4、誰來作評估
老師、督導等來進行測量比較客觀。
小組工作評估方法模板3小組工作報告
壹、工作人員分工情況介紹:
我們小組***四個人,分工情況是在小組準備期,需要大家集體協作,***同開展。這壹時期無所謂分工之說,在需求評估、招募組員、制定小組策劃上,我們四個人都參與此環節的準備工作。小組初期由於我們小組王永、張斌後兩個人沒有小組活動的經驗,何吉慶作為主要工作員、觀察員,王永為輔助工作員,張斌後負責輔助觀察評估。
在中期、結束期的活動中,王永、張斌後做工作員,何吉慶做觀察員,但這是不絕對的,在遇到問題是何吉慶會以工作員的身份參加小組活動。
在小組工作資料上何吉慶負責寫需求評估報告、組員招募情況報告、前兩次小組聚會的觀察記錄、其他評估資料、小組工作報告等,王永負責第四期小組聚會觀察記錄、工作員成長報告、組員信息卡、簽到表及評估資料收集等,張斌後負責第三期小組聚會觀察記錄、組員成長報告、工作員成長報告等。
二、小組開展情況及流程:
1、準備期:在準備期中,我們主要的工作有:
①需求評估:我們根據以往服務社做過的關於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調查報告,對當前大學生面臨的***同問題做出初步分析,尋找出***同需求。需求評估以服務對象需要為本,真實可靠。
②確定小組目標:小組工作目標要求目標制定要內容、時間準確,可度量,切合實際,易實現。因此,我們針對整體活動制定的目標是通過形式各樣的小組遊戲,使大學生們在活動中感受小組活動的氛圍,利用小組活動的效果幫助大學生了解他人以及周圍的環境,
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需求與優缺點等,更好的在人際交往、自我認知、以及未來發展的目標等方面有所認知。通過小組活動促使他們有所收獲和改變、進步。而每期活動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包括“敞開心扉,相知妳我”、“自我認知,自我發展”、“團結互助,***同成長”、“相親相愛,和諧壹家”。每壹主題下的目標具體明確,與小組活動相連。
③組員招募與篩選上:我們在映雪長廊開展的招募活動,但是很少有人關註我們的活動,招募效果不理想,最後招募的組員大多數為我們自己學院的,由於組員數量少,我們減去了組員篩選環節,所有招募到的都作為組員參與小組活動。
④小組聚會前的準備:小組聚會前,我們的準備工作主要為準備道具,例如畫紙,簽字筆,便利貼,氣球等,工作員提前做好準備。
⑤制定策劃書:策劃書制定上,內容要體現出邏輯性與關聯性,活動內容的設置要合理,照應主題或小組目標,我們在做策劃時,借鑒以往的資料,加之課本策劃寫作的指導範本,盡管我們做的有些不理想,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不斷的進行改善優化。
2、小組初期:小組初期我們的主要工作有
①有效開展小組,主要有第壹次小組聚會。
②組員相互認識,組員進行自我介紹,打破僵局,簡要的進行溝通和交流。
③澄清小組目標,引導大家實現自己的目標。
④制定小組契約,大家***同制定,***同遵守。
⑤產生安全信任的小組氛圍,組員表達真實感受,消除顧慮,加強信任關系。我們在小組初期裏安排了兩期活動,為以後的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小組中期:我們的主要工作有
①處理沖突,組員間產生小的摩擦或是意見分歧,我們以小遊戲或是進壹步溝通的方式緩解沖突,我們在處理沖突上都會有些小竅門,或是個人技巧吧,對於課本上的處理沖突的方法,我們可能會在無意間用上,但是總歸說來,我們用的少,學的不精。
②重新審視小組目標,小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到了中期階段,會發生小組目標的改變,這需要我們對小組目標做出調整,好在我們有了大主題,並未脫離目標太遠,我們及時進行了回拉,所以未改變小組目標。
4、小組後期:
我們做的遊戲就少了,主要以小熱身活動為主,我們的重點放在大家自由交流分享上,大家進行自由交流,有工作員引導對前期的活動進行全面的回顧,組員分享自己在這幾次活動中的'表現,交流自己的收獲與感想,例如自己的改變與進步等,
組員每人壹張便利貼,寫下自己的感想與收獲,寫下自己的美好祝福等,並且貼在大白紙上。工作員作最後的總結陳詞,處理大家的離別情緒。
三、小組動力分析:
小組動力是體現在小組中或者小組間的各種現象和行為,也包括在小組任何時期察覺到的、未察覺到的所有心裏的和行為的內容。影響小組動力的因素包括靜態的和動態兩方面。
對於我們來說靜態方面的機構方面的影響不用考慮。小組特性上,我們的小組屬於成長小組,立足於大學生自我成長方面,小組成員主要是大壹學生,也有大二的。在需求上與存在的困惑於問題上具有相似性,同質性則不是很好;我們的理論準備有:
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於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我們小組將通過小組活動,使小組成員在歸屬於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上有所收獲。
2、小組動力學理論:小組動力學包括小組的形成、維持、發展,小組內部的人際關系,小組於個體的關系,小組的內在動力,小組間的沖突,領導方式對小組的影響等。我們將借助小組形成的場域觀察小組成員與心理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整個小組的開展基本上以民主性為主要領導形態註重小組民主氣氛,存進小組動力的產生,增進小組凝聚力。
3、鏡中我理論:在人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對我們的的反應和評價,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我們對他人眼中的自己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於這壹想象的評價的想象以及某種自我感覺,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識。我們為組員提供密切的互動和真實的回饋,幫助組員在小組中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建立自我意識、評價。
小組領導者因素,小組領導者要有相關的技能,建立目的性關系、分析小組情況、參與小組、處理小組感情、發展活動、應用機構及社區資源、評估等技能,但是作為剛接觸小組的我們來說,領導者的相應素質未具備,領導才能欠缺,因此,小組動力在此方面上相對薄弱。
小組成員特性因素,組員大都是同質性較高的大壹學生,正如之前小組對象提到的壹樣,組員在年齡與人格特質上都是相似的,都會影響小組的進程。
動態方面:小組領導方式形態上主要是民主式,鼓勵組員參與,註意小組成員間的溝通,我們針對小組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指導原則,對於小組的評估貫徹小組活動的始終。
四、工作員的角色:
在小組的初期、過渡階段,我們小組的工作員處在中心的地位,扮演小組起始者與推動者的角色,聯接小組成員,同時也是小組示範者(例如小組規範的遵守、言行舉止得當、小組遊戲的示範等)中期與結束期活動,主要是小組規則的執行者,觀察者催化者等。
小組工作員的這些角色可以分別於組員互動,介紹組員認識,闡述小組目的和功能,產生安全信任的小組環境,促進小組成員的參與,實現小組的預期效果。
五、工作員的態度與技巧:
態度上,我們堅持尊重、真誠、關心,平等對待小組中的每個人接納每位組員,畢竟我們是大二的,相對大壹來說,更加註意小組工作的態度。
但是說實話,我們也有態度不好的時候,尤其是第三期、第四期活動中,組員之間已經完全熟悉與了解了,現場秩序不好控制,因為大部分組員都是同壹專業的,所以次小組現象嚴重,我們的工作員工作時相當費勁,難以組織大家壹起活動,所以有些急躁,態度上不是很好。不過總體上我們工作員的態度是可以的。
六、目標達成評估:
我們小組的目標是希望通過各樣的小組遊戲,使大學生們在活動中感受小組活動的氛圍,利用小組活動的效果幫助大學生了解他人以及周圍的環境,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需求與優缺點等,更好的在人際交往、自我認知、以及未來發展的目標等方面有所認知。
七、遇到的困難:
1、招募時,鮮有人來報名,而且我們招募到的組員數量少,致使組員篩選工作無法進行,在第壹步上就已經出現了問題,組員同質性只是局限在組員為同壹個專業的,他們的需求是否相同我們不得而知。前期的問卷調查對他們是否完全適用也是個問題。
2、招募到的組員為同壹專業,大家相對熟悉,在開展工作時,現場秩序不好控制,工作員難以把握指揮,現場有些散亂。
3、因為是在室外開展的活動,每期活動結束後的組員每人幾句話環節,效果較差,大家不方便書寫,我們改為大家口頭分享,但問題是,我們工作人員並未註意記錄,這致使評估上資料不足,出現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