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2000元,該如何買基金呢?最少需要投入多少?
投資基金風險不小,建議妳先看完這個再確定是入申購
基金流動性管理迫在眉睫
中國證券報 2007-03-13
今年,股票基金的流動性管理將遇到很嚴重的問題,可能有些基金就過不去這個檻。”
今年獲批的四只股票方向基金均壹天即結束發行,市場上又湧現出四只近百億規模的大基金,使市場上股票基金的平均規模達到近80億。然而,在老百姓投資基金熱情日益高漲,基金業管理規模飛速膨脹之際,業內有識之士已對股票基金的流動性管理倍感擔憂,發出了上述警世危言。
貨幣基金是前車之鑒
“2006年確實是基金業大發展的壹年,但也是基金在流動性上遇到問題最大的壹年”,南方基金總經理高良玉表示。
有光就有影,去年股票基金規模與業績比翼齊飛,但其背後卻是貨幣基金的大量失血。從去年壹季度到三季度短短半年時間,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從2100億份下降至1062億份,縮水近半。大規模贖回就像壹根導火索,使貨幣基金的流動性問題暴露無遺:高額配置定期存款、代持超期限券種使貨幣基金難以滿足集中贖回要求。為此證監會發文勒令基金公司降低流動性風險,並規定基金公司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導致的損失由基金公司承擔,有的基金公司為此付出了上億元的代價。
“貨幣基金的流動性問題實際上已經敲了壹次警鐘,但今年基金行業中流動性的問題可能影響更大,股票基金的流動性問題比貨幣基金更難處理”,深圳某基金公司老總表示。
市場缺乏等量交易對手
“股市老講高拋低吸,可現在上哪去低吸,高拋又拋給誰?”銀華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石松鷹笑言。
目前國內市場上缺乏同等規模的交易對手,使股票基金的交易流動性存在很大隱患。
“債券還可以賣得出去,大家知道它的風險和價格,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股票出現流動性風險,有可能就賣不出去。”壹位資深業內人士說,“原來基金的規模比較小,基金經理可以通過減倉應對市場波動的風險。2006年以前股票基金的平均規模在15個億,達到10%的上限也只能買1.5個億,賣起來相對容易。現在基金的平均規模接近85億,有二三十只的規模在百億以上。下跌時基金都在賣,市場沒有具備承接力的資金去買這麽多股票,流動性風險就釋放不了。”
壹月底、二月初那次調整曾引發基金贖回潮,最多時壹天整個基金業贖回接近400億,“如果再延續幾天,有的基金可能就挺不過去了。”而2月27日那次深幅調整,近千只股票封死跌停板,“比如要準備5億的贖回,減到3億賣不掉了,那不管價格不價格,業績不業績,能賣多少就賣多少了。打到跌停板沒人買,想賣都賣不掉,那2億的缺口怎麽辦?”
壹旦基金公司無法滿足投資者贖回要求,整個基金行業的信譽將受到嚴重損害。契約型基金作為建立在委托—代理關系上的理財工具,壹旦失去投資者的信任,就將失去整個行業發展的基礎,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流動性管理迫在眉睫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員馬永諳曾對韓國基金業發展歷史做過專門研究,他表示,韓國基金業歷史上出現過規模急劇擴大後快速下降的過程,其中資金的湧進湧出對基金行業殺傷巨大。
目前老百姓的基金投資熱情剛剛形成趨勢,巨大的賺錢效應誘惑很多不知基金為何物的投資者湧入。“錢進來就要買股票,壹贖回就要賣掉準備現金。”以至於業內人士笑稱現在是基民“綁架”基金經理,“基金經理負責選擇品種,基民負責選擇時點。”
“金融風險的爆發是很突然的,在現在的市場環境裏,流動性管理甚至比業績還重要。”高良玉認為,投資者利益最大化包括很多要素,不僅僅是凈值表現的最大化,穩定性、流動性、持續發展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基金經理不應該只盯著做凈值,行業配置時適度分散、個股選擇時參考集中度等流動性管理都應該考慮進去。”
而馬永諳認為,監管機構應從整個行業發展出發,適當引導基金公司優化產品線,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不要只關註股票基金,認識到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其他類型基金的存在價值。
“還要促使基金投資標的的多樣化,雙管齊下。壹方面擴大池子,增加優質上市公司的供給,給基金投資以寬松的空間;另壹方面品種多樣化,讓不同的基金能買到合適的品種,這樣基金的投資策略會有所不同,降低投資相似度”,馬永諳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