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參考《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

參考《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

1. 急尋《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1~25以及40~50的翻譯

1.範仲淹有誌於天下 範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

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

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

範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壹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妳為什麽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

不能在乎壹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誌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誌向,不計較壹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

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

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壹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誌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麽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麽能了解壯士的誌向呢!” **************************************************************************************************4.宗愨乘風破浪 宗愨的字是元幹,南陽涅陽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誌向是什麽?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裏的巨浪。”

宗炳說:“就算妳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壹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有強盜來打劫。

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

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跟著他喜好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故而默默無聞。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範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誌向,曾與劉琨壹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

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

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壹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壹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壹直沒有北伐的誌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壹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壹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6.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裏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每次都讓他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是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壹樣。

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裏。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

趙廣毅然拒絕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趙廣不屈從,金兵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

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收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7.蘇武牧羊北海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裏面,不給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壹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

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

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8.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陳勝年輕時,曾經被雇傭給人耕田種地。

2. 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182篇完整翻譯

全部應該是250篇。妳需要可以給我郵箱,我直接發給妳全部的250篇!

第182篇翻譯如下:

182.刺股

蘇秦……向秦王上書有十次,但他的主張終未被采納,最後黑貂皮袍破了,帶的錢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離秦歸家。他綁裹腿,穿草鞋,背書擔囊,形容憔悴,臉色黑黃,面帶羞愧。回到家裏,妻子見到他,依然織布不睬。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也不與他說話。蘇秦見此情狀,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不好啊!”於是他連夜清檢書籍,把幾十個書箱打開,找到壹部姜太公的兵書《陰符經》,立即伏案誦讀,反復研習揣摩,深入領會。有時讀書讀得昏昏欲睡,他就取過鐵錐,照著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腳跟,他發狠說:“哪有遊說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錦緞,並以卿相之尊位給我的呢?”壹年以後,他捉摸已經學成,便道:“這次真可用所學的去遊說當今的君主了。” 於是他出發了,經過趙國的燕烏集闕,在華麗的殿堂進見趙肅侯,和趙肅侯抵掌而談,十分投機。趙王很高興,封蘇秦為武安君,任命他為趙國的相國,並賜給兵車百輛,錦緞千匹,白壁百雙,黃金萬鎰,讓他帶著這些財物去遊說各國諸侯,推行合從散橫的計謀,以打擊強大的秦國。

3. 急求《何充直言不諱》譯文文言文翻譯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

王敦護其兄,故與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鹹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於是。”

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譯文: 王含作廬江郡郡守的時候,貪汙的很厲害。王敦袒護他的哥哥,有意在與很多人說話時誇口說:“我的哥哥在廬江郡壹定做得很好,廬江郡的人都稱贊他。”

當時何充擔任王敦的文書,坐在那裏臉色嚴肅地說:“我何充就是廬江郡的人,我所聽到的與這種說法不同。”王敦壹下子沒話可說了。

在座的其他人都為何充擔心,很不安。而何充顯得態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壹樣。

4. 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的原文和翻譯(71~~~100)

71 王坦直言驚益王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兒子,叫趙元傑。

曾經修建了壹座假山,召集僚屬飲酒,眾人都誇贊假山,而姚坦卻獨自低著頭。益王強迫他看(假山),他說:“我(在這裏)只看到血山,根本沒看到什麽假山。”

益王很驚訝,問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說:“我在田間時,看見州縣的官吏督促交稅,上下壹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稅築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麽呢?”當時(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還沒完成,聽到姚坦的話之後馬上命人砸毀(假山)。

72餓死不吃“嗟來之食”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

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 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餵!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擡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願吃嗟來之食,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於餓死了。

73“殿上虎”劉安世 安世身材魁偉,容貌端莊,聲如洪鐘。起初任命為諫官,還未受命,回到家裏對母親說:“朝廷不因為我安世不賢,讓我任諫官。

倘若就任這個官職,那就要有膽識也敢於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以自己的生命來擔負起職責。如果冒犯了皇上,災禍貶官就會立刻到來。

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說我以母親年老為托辭,應當可以避免任此官職。”母親說:“這就不對了。

我聽說諫官是皇上面前的敢於直言諍諫的重臣,妳父親壹生都想做這樣的官卻未能做到,而妳有幸任此官職,妳應當獻出生命來報效國家的大恩。縱使遭罪被流放,不論遠近,我壹定會隨妳去的。”

(安世)於是接受了官職。他在職多年,神色嚴肅立於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他當面指斥,在朝廷上諫爭,有時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著手板退壹步站立,等皇上怒氣稍解,再上前爭辯。旁邊陪侍的人在遠觀看,縮著頭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稱作“殿上虎”,壹時間沒有人不敬仰他。

74 婁師德與狄仁傑 狄梁公與婁師德壹同作相國。狄仁傑壹直排斥婁師德,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妳,妳知道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 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

過了壹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妳,妳作了高官,全仗婁師德提拔。”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折給狄仁傑。

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壹直被婁大人容忍!而婁公從來沒有驕矜的表現。”

75 司馬遷贊李廣 《論語》講:“壹個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這正好用來說明李將軍。

我看李將軍誠誠懇懇嚴肅認真,像壹個質樸的鄉下人,不善於講漂亮話。但是當他死的時候,普天下的人,不論是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全都沈痛地哀悼他。

這是因為他那忠誠樸實的品德,實實在在地展現在士大夫面前啊。諺語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這話講的雖是平常小事,卻說明了壹個大道理。 76何嶽得金不昧 秀才何嶽曾經在夜間走路時,撿到銀子二百多兩,不敢和家裏人說這件事,擔心家人會勸告他把銀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帶著銀子回到拾到銀 子的地方,看見壹個人回來尋找。何嶽問他那人銀子的數目和封存標識,回答全都符合,於是就把銀子還給了他。

那個人要分壹些銀子給他來感謝他,何嶽就說:“我拾到銀子而別人又不知道,銀子全都可以成為我的財物啊,我為什麽要貪圖這幾兩銀子的好處呢?”那個人感謝了他才就離去。何嶽曾在當官的人家教書的時候,那個當官的人有時要去京城,寄存壹個箱子給何嶽,箱子裏面有幾百兩銀子。

告訴何嶽等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取回。他壹離開就是幾年,沒有任何消息。

何嶽聽說那官員的侄子有別的事到南方來,就把箱子交給那官員的侄子托他帶回給那位去京城官員了。何嶽是壹位窮秀才,他撿到銀子就還給別人,短時期內不起貪心還可以勉勵:但那官把銀子寄在他家多年,卻毫不動心,這種高尚的品質遠遠超過了普通人! 77 錢金玉做松江縣的千總官,性情剛毅果敢,崇尚廉潔的氣節。

道光壬寅年間(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探親,聽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裝動身。

他的親友阻止他說:“戰事正緊急,是禍是福不可知曉,您正在休假,上級官員又沒有文件催促您前去,為什麽忙忙地回去呢?”錢金玉不聽,回到吳淞口後,就跟從軍隊守衛西炮臺,和士兵壹起吃飯睡覺,壹起行動,他們用努力作戰的話相互勉勵。到了東炮臺陷落後,槍彈炮彈全都落到西炮臺。

錢金玉奮勇指揮戰鬥,浴血奮戰幾個小時,左臂中了三彈,卻毫不後退。他身邊的士兵哭著說:“您有老母親在,不能死。”

錢金玉笑著辭謝說:“哪裏有享受國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道理呢?希望妳不要為我母親擔心。”不久,壹顆槍彈飛來,擊中了左胸,他於是倒下了。

在臨死的時候,他還大呼“賣國賊害了國家”而不停。 78 鄭玄想註《春秋傳》,還沒有完成。

有事外出,與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壹個客店。

5. 新高中文言文助讀原文及註釋

秀才何嶽曾經在夜間走路時,撿到銀子二百多兩,不敢和家裏人說這件事,擔心家人會勸告他把銀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帶著銀子回到拾到銀子的地方,看見壹個人回來尋找。何嶽問他那人銀子的數目和封存標識,回答全都符合,於是就把銀子還給了他。

那個人要分壹些銀子給他來感謝他,何嶽就說:“我拾到銀子而別人又不知道,銀子全都可以成為我的財物啊,我為什麽要貪圖這幾兩銀子的好處呢?”那個人感謝了他才就離去。何嶽曾在當官的人家教書的時候,那個當官的人有時要去京城,寄存壹個箱子給何嶽,箱子裏面有幾百兩銀子。

告訴何嶽等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取回。他壹離開就是幾年,沒有任何消息。

何嶽聽說那官員的侄子有別的事到南方來,就把箱子交給那官員的侄子托他帶回給那位去京城官員了。何嶽是壹位窮秀才,他撿到銀子就還給別人,短時期內不起貪心還可以勉勵:但那官把銀子寄在他家多年,卻毫不動心,這種高尚的品質遠遠超過了普通人! 原文: 秀才何嶽,號畏齋。

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壹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

其人欲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壹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

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齋壹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77、錢金玉舍生取義 錢金玉做松江縣的千總官,性情剛毅果敢,崇尚廉潔的氣節。道光壬寅年間(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

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探親,聽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裝動身。他的親友阻止他說:“戰事正緊急,是禍是福不可知曉,您正在休假,上級官員又沒有文件催促您前去,為什麽忙忙地回去呢?”錢金玉不聽,回到吳淞口後,就跟從軍隊守衛西炮臺,和士兵壹起吃飯睡覺,壹起行動,他們用努力作戰的話相互勉勵。

到了東炮臺陷落後,槍彈炮彈全都落到西炮臺。錢金玉奮勇指揮戰鬥,浴血奮戰幾個小時,左臂中了三彈,卻毫不後退。

他身邊的士兵哭著說:“您有老母親在,不能死。”錢金玉笑著辭謝說:“哪裏有享受國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道理呢?希望妳不要為我母親擔心。”

不久,壹顆槍彈飛來,擊中了左胸,他於是倒下了。在臨死的時候,他還大喊“賣國賊害了國家”不停。

原文: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

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為?”錢不聽。

既至吳淞,從守西炮臺,與部卒同飲食臥起,以力戰相勖。及東炮臺陷,彈丸鹹集於西炮臺。

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壹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

78、鄭玄謙讓無私 鄭玄想註《春秋傳》,還沒有完成。這時有事到外地去,,與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壹個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認識。

服虔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註這部書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虔的見解多數和自己相同。

於是走到車邊,對服虔說:“我早就想註《春秋傳》,目前還沒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相同。

現在,我應該把自己所作的註全部送給您。”這就是服氏《春秋註》。

原文: 鄭玄欲註《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

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註《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註,尚未了。

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註與君。”遂為服氏註。

(文曰:成人之美風格高,如此良人何處找) 79、李績煮粥侍姊 唐英公李績,身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還親自為她燒火煮粥,以致火苗燒了他的胡須。姐姐勸他說:“妳的妾那麽多,妳自己為何要這樣辛苦?”李回答說:“難道真的是沒有人嗎?我是想姐姐現在年紀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長久地為姐姐燒火煮粥,又怎麽可能呢?” 原文: 英公雖貴為仆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

姊曰:“仆妾多矣,何為自苦如此?”績(Jī)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績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可得乎?”(文曰:身高仆射之職,卻親為病重姐姐熬粥,可敬可賀!) 80、海瑞遺物 都禦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裏。他在南京做官的同鄉人,只有戶部蘇民懷壹個人。

蘇民懷檢查清點海瑞做官的俸祿,竹箱中只有八兩銀子,兩丈麻布,幾件舊衣服罷了。像這樣的都禦史怎麽會多呢?王鳳洲對海瑞評價說:“不怕死,不愛錢,不結黨。”

這九個字寫全了海公的壹生,即使千言萬語贊揚他,能勝過這評論嗎? 原文: 都禦史剛峰(海瑞的號)海公,卒於官舍,同鄉宦南京者,惟戶部蘇懷民壹人。蘇點其宦囊,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壹端,舊衣數件而已。

如此都禦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雲:“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此九字斷盡海公。

6. 王安石傷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

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壹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 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裏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

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 他的天資比壹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壹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麽,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壹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

7. 《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上編“誌學

文徵明習字:

文征明臨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壹點不符合心意,壹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致巧妙。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是諸暨人。七八歲時,父親讓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聽學生們讀

書;聽完,就默記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牽牛。------父親憤怒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

前壹樣了,母親說;“兒子是這樣壹心壹意,何不聽憑他去幹想做的事!”於是王冕離開

家投靠和尚廟而居住。晚上偷偷出來,坐在佛的膝蓋上,用佛像前晝夜不熄的燈照著書讀,

響亮的讀書聲壹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做的偶像,猙獰兇惡十分可怕;王冕壹個小孩,

就像沒看見壹樣鎮定。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學成了博學多通的儒生.

《孫權喻呂蒙讀書》: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 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裏比得上我呢 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壹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麽這麽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 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陸遊築書巢》:

我的屋子裏,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

擡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 *** ,感到悲傷,

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壹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

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

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象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

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

“確實這象鳥窩。”

《董遇談“三余”勤讀》: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願教,卻說:“妳壹定壹先讀百遍。”說:“讀書百遍,其中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請教的人說:“(您說得對)只是苦於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利用“三余”時間。”有人問“三余”是什麽?董遇說:“三余就是三種空閑的時間。冬天沒什麽農活,是壹年裏的空余時間。夜裏不必下地勞作,是壹天裏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做事,也是壹種空閑時間。”

《智永與“退筆冢”》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甕寫壞的毛筆頭,每甕都有幾擔(那麽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象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冢”。

《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壹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妳家的書,通讀壹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張溥與“七錄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