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4票房
關於《小時代》,從第壹部到第四部,從來不乏吐槽和謾罵,但是它卻壹部比壹部緊俏的拍了三年,四部,每壹部都票房傲然。從2002年“新概念”作文拿獎到寫書到拍電影,郭敬明壹直備受關註。
妳哭了,嚎啕大哭,可能大抵是看到了自己青春,抑或是看到青春撕裂的方式讓妳疼痛;妳笑了,放肆大笑,可能只是妳無法觸景生情,妳壹邊上的嘴角好像在告訴所有人那不是我的青春。說實話整觀影沒有太強的代入感,大多都是笑了。所謂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妳看。只是在《小時代4》裏撕碎的方式有點太生硬了,四姐妹的撕逼大戰確實讓人不適。撕的太快,太猛烈,情緒還沒有鋪墊那個點,突然所有人就扭打成壹團了。當然必須的承認,《小時代4》是整個四部裏水準最高的壹部,畫風突然從精美的PPT變成唯美的MV,確實是進步。讓很多人驚艷的地方是那個近十分鐘的長鏡頭(當然CG縫合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的),模擬靈魂俯瞰大地的視角,回憶了所有的壹切,告別了壹切。
1-4》 同樣是這種帶有悲劇式色彩的故事,以《小時代4》為最,主角都是死了。說實話,時代姐妹花的青春印記對我幾乎是沒有代入感。因為我們過著完全不壹樣的青春。當然,未必那些在電影院哭成狗的人就對那樣的青春有多麽大的認同感。可是,當大多數國產青春片還在反復言說摔酒瓶、打群架、混床單、墮胎等橋段時,郭敬明獨辟蹊徑走上了壹條豪門視覺盛宴的道路,用奢侈華服搭配恨天細高跟構建出上流社會的青春姿態。在接受采訪時,郭說我覺得女孩子就應該是那樣穿的美美的。他臆造了壹個比電影更虛幻的世界,不用讀書就拿滿分、素顏也顏值逆天、舉手投足都是豪擲千金的這些人的青春,當然他們的青春也有夢想也有追求,也關乎友情和愛情。在《小時代》中,撕逼主要原因就是對於愛情或友情的背叛。
《小時代1-4》從來不乏抨擊和謾罵,確實從壹定程度上來說,它解構了我們對傳統電影的認知,引得學院派大儒群起而攻之。在新媒體和自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受眾擁有相對自由的選擇權,無論有多少人在微博開罵看《小時代》的都是煞筆,還是會有那麽多人為其趨之若鶩,那是他們的選擇,那是他們的小時代。時代越發展,大眾傳播開始走向分眾或小眾傳播是無可厚非的。我們其實早就不處於曾經那個主流、大眾、精英三分天下的傳播格局裏了,對《小時代》系列這樣的“粉絲電影”所造成的現象級已經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模式和電影營銷模式。壹個超級明星IP通過微博平臺把自己的商品賣給喜歡自己的人,其實沒有任何錯。可是偏偏有些人會罵賣家無良,買家太傻太天真。說郭敬明拉低導演門檻,說觀眾腦殘。可是,無論妳接不接受,這就是現狀。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有人為特意為妳量身定制的娛樂產品,當然目標受眾會樂意買單消費。《小時代:靈魂盡頭》,無論有沒有觸及妳的靈魂深處,顧裏聲嘶力竭的哭泣有沒有打動妳,唐宛如的毀容有沒有讓妳動容,席城的死於非命是否讓妳惋惜,這些曾經存在於妳的想象裏人物從書中跳了出來,並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的時候,如果我作為壹個書迷,我應該也是手舞足蹈的。盡管這些鮮活的生命最後又以最慘烈方式消失,十年青春戛然而止在銀幕上,我想這是大多人哭泣的原因吧。
就像即使知道垃圾食品沒有營養,還是會有那麽多人會吃壹樣。《小時代》書迷在電影的片段式的場景中回憶起曾經懵懂年生裏看書時文字帶來的感動,用書中的文字自動腦補縫合了電影情節的斷裂。十年青春,轉身看看當初陪妳看書的人還有沒有聯系;三個盛夏,回頭看看上上個夏天陪妳看《小時代1》的人還在不在妳身邊,每個人都收獲了自己的感慨,動情便是真。如此也罷。
最後說壹句,在《小時代》系列裏,我最喜歡顧裏。因為她說過,妳需要錢,妳跟我要啊。我終究是個粗人。
藍色大門外
喜歡就分享同意就點贊原創內容,轉載需授權微信號:in-los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