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家世
1988年9月,郭敬明在自貢市貢井區向陽小學上學,
1995年,郭敬明以非常高的成績考入自貢九中
1997年初中二年級時,郭敬明在全國公開刊物《人生十六七》上發表了他的處女詩作《孤獨》。
郭敬明的壹項發明還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壹等獎,他的壹項調查報告還獲得自貢市生物環境考察報告比賽壹等獎;寫作上更是不賴,郭敬明高二時,壹篇《劇本》,高三時,《我們最後的校園民謠》,連續獲第三、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壹等獎。
2000年冬季,郭敬明抽了半個小時完成了題目為《劇本》的文章,然後寄往上海參加初賽。壹月後,郭敬明收到了該雜誌社邀請他去上海參加決賽的通知。
2001年1月,他以“假如明天沒有太陽”壹文獲得大賽壹等獎在高三學習時間非常緊的情況下,郭敬明又參加了2002年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這次大賽有4萬多人參加,而進入復賽的僅有200人,但他還是力克群雄獲獎了,並且在初賽和決賽上雙雙獲得壹等獎。
真正讓郭敬明壹炮走紅的還是《幻城》,《幻城》從2003年月底上市至12月,累計銷售84萬冊,據有關媒體報道,在2003年11月的全國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網與南方都市報等媒體聯合舉辦的“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評選活動中,被提名為“人氣最旺的作家”之壹,與大家王蒙、海巖排在壹起,讓不少文學前輩望塵莫及。
2002年4月,高考臨近學習上的緊張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為了釋放自己,尋找到壹分自由和輕松,他幻想壹些東西來寫,通過寫壹些東西來解除心中的煩悶,《幻城》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但他構思《幻城》時僅花了1個小時。由於文如泉湧,當天晚上他吃完飯後從20:00鐘開始動筆,壹直寫到22:00,僅僅兩個小時,便完成了全文,約兩萬字。。 2002年8月中旬,郭敬明收到了上海大學的錄取通知。8月底,他才想起4個月前寫的那部小說《幻城》來,於是他便翻出手稿打印,然後E-mail給了《萌芽》雜誌,沒幾天,雜誌社的編輯通知郭敬明,告知該小說擬在2002年10期推出。所有的結果都令郭敬明出乎預料。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幻城》在10期《萌芽》上被安排在頭條;《幻城》面世沒幾天,《萌芽》雜誌和他就接到不少讀者打來的熱線和信函,網站上關於他和熱論《幻城》的貼子更是鋪天蓋地。11月上旬,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時祥選專程從沈陽趕赴上海大學,希望郭敬明與他們合作,由郭敬明將《幻城》短篇改為長篇,創作期限為1個月,對此,郭敬明沒有拒絕,他認為這其實是對他能力和勢力的壹種最好檢驗。 幻城由於白天學習時間緊,他只好擠晚上的時間,在長篇《幻城》創作的日子裏,郭敬明常常熬夜到天亮,他說他不敢馬虎,面對讀者的眼睛,在這壹個月,郭敬明瘦了將近5斤。 不負眾望,2003年1月長篇《幻城》壹面世,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就擠入文藝社科類圖書銷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幾個月便發行到50萬冊,有的讀者買不到該書,竟然借來手抄,對作品擴後的內容反應更是好評如潮,
2003年3月27日,郭敬明又迎來了在上海大學專門為他舉辦的“《幻城》作品研討會”,
2003年11月,郭敬明再接再厲,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夢裏花落知多少》,上市即成搶手貨,發行突破90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