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如何避免成為職場“橡皮人”?
“橡皮人”在都市職場逐漸走紅,他們“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的職場人們”。
初入職場,誰都曾豪情萬丈躊躇滿誌。可在現實的打磨下,有人成了在職場如魚得水的“杜拉拉”,也有人成了半死不活的“橡皮人”。
30歲至35歲的白領在壹段時期內會感覺自己像個“橡皮人”:對於批評表揚無所謂,對於新生事物無所謂,對於榮譽恥辱也無所謂。
進入職場“橡皮期”,通常是個人職業生涯出現了臨界點。選取了工作3年以上10年以下的白領進行小範圍調查,發現有不少白領通過職業培訓、學歷考證等自我提升來擺脫職場橡皮期。
30歲至35歲成為職場轉折點
在調查對象中,記者發現30歲至35歲的職場白領,壹旦長期在壹個職位上突破不了,同壹個崗位、同壹種環境下,最容易出現“橡皮人”狀態。
“工作5年左右,是不少職場人士從專業工作者跨向管理者的轉折點。”
在轉折點上,不管是因為職業迷茫,或者職位變更帶來的能力空白成為“橡皮人”,都較為容易出現能力跟不上職業需要的狀況,甚至影響個人和公司長期發展。
比如某家剛剛發展起來的進出口公司,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普遍是80後。公司負責人希望能對公司中層的管理人員進行集體充電。
“我發現這家公司年輕中層絕對是業務骨幹,做銷售是壹把好手,但帶團隊需要的溝通、協作、績效管理等壹系列能力都有所欠缺,不少中層因做不好管理者影響了職業信心,甚至已經出現管理問題導致的人員流失現象。”胡琪說,壹般工作3到5年以上,會因為家庭、職業、社會壓力等因素,對職業能力提升產生強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