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碎石橫濺!日本隼鳥2號飛船在3億公裏外進行暴力采礦,細節滿滿

碎石橫濺!日本隼鳥2號飛船在3億公裏外進行暴力采礦,細節滿滿

當許多國家都熱衷於在 月球和火星探測 的時候,不走尋常路的 日本將目光放在了小行星之上 ,於是日本的 隼鳥2號 就朝著 龍宮小行星 飛去了。

大家知道他們此次去做了什麽嗎?僅僅是觀測顯然是不夠的,所以 隼鳥2號的終極目標是“ 完成采礦 ”

那麽,為什麽日本將目標定在了龍宮小行星?隼鳥2號是 如何進行采礦 的?小行星采礦和月球采礦是壹樣的嗎?為什麽日本要探訪小行星?

從相關資料就能看出,日本隼鳥2號飛船在3億公裏外的 采礦方式是非常暴力的,現場碎石橫濺 !然而此次采礦除了暴力之外其實還細節滿滿,那麽隼鳥2號的采礦細節到底有多驚人呢?就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2020年12月17日咱們的嫦娥五號“滿載而歸”,而就在同壹個月,日本離家6年的 隼鳥2號探測器的返回艙也平穩落地了 ,也帶了些“小行星土特產”,壹*** 5.4克小行星樣本

許多人可能對日本此次的小行星探測確實知之甚少,那麽我們就先簡單回顧壹下隼鳥2號的奇幻旅行。 2014年的12月4日 ,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也就是 JAXA將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此後它就朝著自己的“心動嘉賓”代號為“ 龍宮 ”的小行星飛去,到了2018年的6月,終於飛到了距離龍宮20公裏的地方。

僅僅抵達上空是不夠的,因此隼鳥2號就開始了壹系列準備工作,要與龍宮來個“親密接觸”。為了能夠順利完成采礦,隼鳥2號從2018年的6月27日壹直考察到2019年的2月11日才行動,在這期間它對龍宮進行了仔細觀察,使用相關設備 分析了龍宮表面巖石的基本物理特征

許多人可能以為,小行星采礦就和月球采礦差不多。實際上, 小行星的采礦難度更大壹些 ,因為相較於月球的引力, 小行星的引力實在是太弱了

因此探測器的著陸和采樣都面臨著“ 失控反彈 ”的風險。顯然,這時照搬月球采礦的方法是難以完成任務的。

因此日本科學家為 隼鳥2號 設計了 “暴力采礦”計劃 ,首次著陸時使用了“ 彈子彈射 ”取樣的方式。該裝置當中由彈子和空彈器等組成,彈子的質量雖然只有3.5g,但是密度非常大,所以 沖擊力還是很強的

當彈子以300m/s的速度飛出之後, 撞擊到了龍宮的表面使得碎石橫濺 ,這時 采樣裝置張開自己的“喇叭口”進行取樣收集 。說到這兒大家應該就明白了,隼鳥2號在小行星之上的采礦方式和傳統的方式不壹樣,而是“對其開槍”,確實有夠暴力。

有了第壹次的成功實踐之後,隼鳥2號就開始準備起了自己的第二次采礦,這次的場面比第壹次還要厲害。

第壹次只是朝著龍宮開了壹槍,而為了在第二次能夠采集到更多的樣本,日本科學家決定對龍宮進行 “炮彈攻擊” 。這個炮彈其實是他們專門設計的壹個撞擊裝置,其質量為14千克,看起來就是壹個 半球形的圓錐體 ,內部裝著9.5千克的炸藥。

2019年的4月5日 隼鳥2號成功發射了這個炮彈並且打出了壹個撞擊坑

值得壹提的是,雖然這個炸彈放在地球上來說威力確實不算什麽,但是由於小行星附近的 弱引力 等特征, 讓探測器直面“爆炸”並不安全 。所以 隼鳥2號在引爆炸彈之前,轉移到了龍宮的後方 ,避免爆炸產生的碎石誤傷到自己。

所幸引爆還是很順利的,並且經過後續考察來看,爆炸產生的“坑”也還算完美。所以在7月9日到12日之間,科學家讓隼鳥2號開始 第二次采礦 。在抵達既定的撞擊坑上方之後,探測器釋放出了“ 高壓氮氣 ”。

實際上,不論是隼鳥2號的首次采礦還是二次采礦,都體現出了日本此次行動“另辟蹊徑”的特征。

要知道,以人類在月球上進行采礦的 歷史 來看,壹般都是 著陸之後進行“鉆孔” 。隼鳥2號不論是使用彈子彈射還是使用撞擊裝置爆破,都算是開創先河了。

畢竟小行星的體格和月球相比還是差太多了,所以根據其“引力微小”以及表面環境無法確定的特征,不論是從探測器於 前期精確頂點附著控制 還是 在後續的微弱引力之下采樣 的情況來看,隼鳥2號都做的相當不錯。

相較於它前輩 隼鳥1號 的坎坷 歷史 來看,隼鳥2號不僅在各種設備方面“鳥槍換炮”,並且在有了經驗之後,再度 探索 采樣確實順利得多。

說到這,大家應該對隼鳥2號暴力采礦的相關細節完全了解了。不過可能會有很多人疑惑, 為什麽日本放著大的行星不去 探索 ,反而要去造訪這種小行星?

實際上,近些年來, 小行星探測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是比較“熱門”的 ,並且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 小行星探測的難度其實還是非常大的

與隼鳥2號親密接觸的這顆小行星 直徑大約為900米 ,在2018年時和地球的距離大約為3 10^8公裏,其 引力場也非常弱,大約只有地球的1/60000

此次日本將其當做探測目標,主要是 這顆小行星此前從未有探測器造訪過 ,因此日本算是“首位”。

至於為什麽要探測,JAXA的任務經理 吉川 表示,是 想要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問題 ,因為 小行星之上的巖石有助於人類認識早期的太陽系

其實除了日本以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像 美國和歐洲航天局 都曾實施過小行星探測任務 。尤其是美國,他們壹邊忙著 探索 火星的時候也沒冷落小行星,發射過不少探測器造訪不同的小行星。

當然,小行星探測不壹定都要像隼鳥2號這樣完成取樣, 飛越或者繞飛探測也算完成探測任務 。目前各國的主要目標都是 近地小行星 ,並沒有急於“挑戰”距離較遠的星球。

值得壹提的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咱們的嫦娥二號在順利完成了 月球探測 之後,就開始了“ 支線任務 ”。

它在2012年的12月13日時以10.73km/s的速度和 4179號小行星 完成了“擦肩而過”,為其拍下了壹張照片。這是 中國首次完成小行星飛越探測 ,從圖片可以看出, 這顆小行星就像是壹顆“畸形”的花生米

總之從小行星的探測 歷史 來看,現在人類已經從以往的“支線任務”順路看看,發展成了專門設置獨立的小行星探測項目,而 任務目標也從飛越、繞飛變成了著陸和采樣

相信在這種發展趨勢之下,未來的小行星探測可以為科學家 研究太陽系早期 歷史 甚至是地球生命起源 提供更多的材料和證據。

至於以後其他國家會不會也像日本的隼鳥2號這樣進行“暴力采礦”就不壹定了,畢竟隨著 科技 的不斷發展, 未來小行星的采樣應該會更加容易和順利

但不得不說隼鳥2號的成功采礦和順利返回,都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壹個“可行方案”,具備很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