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請教姓’沈’的來源,和’陳’是壹家嗎

請教姓’沈’的來源,和’陳’是壹家嗎

壹、尋根溯祖 1、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季載(文王第10子),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後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逃奔楚國,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2、出自羋姓,是顓頊帝的後裔。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

二、遷徙分布

沈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間地。

季載生伯桓,伯桓生向,向生采,采生乙初,乙初生杼,杼生庚向,平王東遷時入周為卿;庚向生忽,以父勤王事,仍封汝南子爵;忽生不離,襲子爵,不離生幸襲子爵,幸生己濟襲子爵,己濟生迂,襲子爵,敬賢禮士數十年,國不被兵;迂生楫襲子爵,成公八年(前583),晉欒書來侵,獲沈子楫從晉;楫生德胤,襲子爵,德胤生傅襲子爵,傅生逞;逞字循之,襲子爵,敬王元年(前519),吳伐州來,乃助楚及諸侯之師救之,吳攻之,潰而卒;逞生嘉,嘉字惟良,襲子爵,定公四年(前506),晉應蔡侯伐楚之請會諸侯於召陵,沈子嘉不會。沈國滅。

夏,晉使蔡公孫姓滅之,秋,楚以沈故圍蔡;嘉生二子尹丙尹戊,尹戊字仲逵,奔楚為左司馬征吳,春秋傳稱其忠壯,封葉公,尹戊生諸梁;諸梁字子高,襲葉公,戍申城時,孔子遊學至,拜晤葉公(前 489);諸梁平白公勝之亂,任左司馬兼楚令尹,位兼將相,為楚之壹人;功成身退,歸葉,約前473年,老於葉。其裔有以葉為姓者,故雲沈葉壹家。

諸梁生尹射尹文等三子,文為楚令尹;文生隨,為楚內史參軍,平民亂封吳興侯;隨生永中,為左司馬;永中生猶行,為齊衛大夫;猶行生安仁,為齊大夫;安仁生同,為齊大夫;同生郢,字文明,秦徵為丞相不就,避居江南;郢生平,字俊之,為漢司馬,竹邑侯;平生祖,祖生保,漢文帝時征蠻功,封竹邑侯;保生遵,字伯吾為齊太傅,封敷德侯,徙居九江壽春,生二子盛達;達字伯弘,驃騎將軍;達生乾,字仲元,為尚書令;乾生泓,字元良,南陽太守彭城侯;泓生昴,昴,為河南太守;昴生奮,字仲異禦史中丞;奮生恪,字仲悌,將作大匠;恪生謙,字文恭,封尚書關內侯;謙生靖,字文光,濟陰太守,避王莽之亂隱於桐柏山,三子勛戎臺;戎,字威卿,以說降劇賊尹良封海內侯辭不就,避居會稽烏程,卒後追封述善侯,生四子豐懿齊恭;豐字聖通,零陵太守,在治有芝草黃就之瑞,生四子滸仲高景;滸為妄平王相;滸生鸞,字建元,卅舉茂才,為別駕從事;鸞生直,字伯平,有清名;直生次子儀,字仲則,漢末徵辟不起;儀生顯,字元禮,為左中郎新都都尉封定遠侯,以才智顯於吳;顯生矯,字伯仲;矯生次子陵,字景高,官太傅,東海王越辟為從事,遷長沙太守鎮東將軍;陵生延,字思長,為桓德安西將軍,穎川太守;延生賀,字子寧,中郎參軍,圉表真於壽陽,勇冠壹時;賀生警,字世明,為京口參軍;警生穆夫,為會稽令。穆夫生四子,林,字敬士,東晉安皇帝義熙十二年秋隨太尉列裕督軍,發建康伐秦,裕譴公將水軍出石門自汴入河後以攻,晉征虜將軍封漢壽伯,武康縣誌有傳詳;

林生四子,璞字道真,宋太祖時除南平王太常侍淮南太守,文帝元嘉廿七年,守時胎,以地當要衛,積財谷儲石矢為守城之備,見武康縣誌;璞生約,字休文,左目生瞳腰有紫痣,寧始中才興宗引為安西記室參軍,入齊為太子家令,累遷吏部郎,隆昌元年出為東陽太守,明帝徵拜五兵尚書,高祖時任中書令,約歷士三代博物多識,武興府署屬公舊宅,故稱吳興地,國史方誌均有傳記,今各支皆多分派於此,吾派其大宗也。

約生旋,字士規,八歲能文,十五舉茂才,擢為大學博士,遷南康內史;旋生次子字仲師,累遷尚書,史書陳書有傳;眾生純,寶謨閣待制;純生遽,遽生處儉,處儉生永光,永光生亮,唐中宗嗣聖初徵為相國,旋因譜武辭歸;亮生長子偉,為涪川令,後追封太師;偉生恒,追封太傅;恒生介福,追封太傅;長子易直學士,女為唐睿宗皇後,德宗即位詔封三代,贈其家官爵賜之官誥凡壹百二十軸皆飾以錦翠,時以為榮;

介福生次子易良官司空;易良生晦,自成德號義倫;晦生彥金,知卒章事;彥金生清,大歷中為婺州刺史,領兵逐逆黨,力戰而死贈衛尉卿立祠祀之;清生說,為副團練;說生芳,芳生續,字道坦,登進士,除臨海令,因父歿於難以大理寺丞致政,贈賜光祿大夫,娶兵部侍郎史伯瑜女贈太寧郡太夫人,生景術,為尚書左仆射,景術生延年,登進士,為荊州刺史;延年生克,克生進,進生操;操字節夫,登宋太宗淳化壬辰年,賢良方正直言進諫,除監察禦史,糾劾權貴,為時所重,卒贈榮祿大夫郇國公;操生長子紳,字子書號心齊,登宋仁宗寶元六年呂秦榜進士,知淳安,除監察禦史,歷官待讀太常寺卿,敷文閣學士,賜金紫金魚光祿大夫,晉爵開國男,食三百戶,賜第鳳儀橋,卒贈少師,原配杜平章女,生子二,諱未諢,續梅尚書女,生三子伶備仲;仲生道,道生儒,博學能文著述百部,隱居豫章天嶽山,儒生崇仁等六子.

東漢時有沈戎舉家徙居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縣),此為沈姓南遷之始。魏晉南北朝是沈姓大舉南遷之時。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唐初,中原有沈姓將佐隨從陳政、陳元光父子領軍入閩開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子孫散居龍溪、漳浦、南靖、長泰、詔安等地。

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當地沈族人不屑與審同音,變沈字為尤字,即為尤姓,故沈尤壹家。

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入閩,後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8子,分居寧化、龍巖、長汀、清流、延平、連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廣東的大埔、梅州等地。

明末,沈斯庵徙居今臺南縣善化鎮,為沈姓移居臺灣之始。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漳州、泉州及廣東沈氏,又有多支遷往臺灣,進而又移居海外。

沈姓歷代也是壹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葉氏尤氏均為沈氏分支,沈葉尤三氏均為季載後裔。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夢溪堂":宋朝時沈括博學能文,累官翰林學士三司使。他對天文、歷算、方誌、音樂、醫藥無所不通。他開始制造了渾天儀、景表、浮漏等天文儀器。開創了隙機、渾圓兩術和弧矢、割圓術的先河。著有《夢溪筆談》。沈氏因以"夢溪"為號。

郡望 吳興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南、晉義熙初移今吳興)。相當於現在浙江省臨安、余杭、德清壹線西北壹帶地區,兼有江蘇宜興縣地。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相當於現在河南省穎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壹線以東,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

四、歷史名人

季載:西周初人,周文王第十個兒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建立了沈子國,子孫以地為氏。但他並沒有做沈子國首領,因為當時周公旦輔佐年幼的成王,發現聃季載行為端正,謀略超群,足以授以重任,就任命他為周朝的司空。主管農業及水利工程等大事。由於他辦事認真,善動腦筋處理各種難事,因此取得了很在的政績,使周朝的農業水利事業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季載本人也贏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敬佩 。

沈 郢:東周時人,是聃季載的後代。品德高尚,謀略超人。當時沈子國已經滅亡。秦王每每聽到傳聞,都說他有濟世之才。秦王國想使秦國強盛,當天下霸主,至處收攏人才。於是秦王就請他到秦國去當宰相。但他堅辭不就,不願與虎狼之國的秦有來往。便在自己的家鄉潁河(泉河當時稱潁河)之濱建了壹個亭子,名叫“沈亭”,常在此釣魚遊息,自得其樂,直到幕年。他高潔的品格很受後世之人敬仰。

沈 約:南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他首創"四聲"之說(把每個字分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運用聲調變化,能使詩歌動聽,講求聲律對仗,推動詩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學史上是壹個重要的創新。著有《晉書》、《四聲譜》等書。今天的國語註音符號,就是以《四聲譜》演變而來的。

沈佺期:唐代著名詩人,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館直學士。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

沈既濟:唐代文學家,長於史學,又善作小說。撰有《建中實錄》10卷及傳奇小說《枕中記》《任氏傳》等。《枕中記》中記述了盧生在邯鄲住旅館的時候,借道士呂翁的枕頭用,夢到自己登科當了丞相,非常榮華,醒來店主所蒸發黃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貴功名不過是做了壹個夢而已。這就是"黃梁夢"的出處。明代湯顯祖寫的雜劇《邯鄲記》即以它為題材寫成的。

沈 括(約1031年——1097年),北宋科學家。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百科全書性質的《夢溪筆談》。他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地學、生物醫學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貢獻,在化學、工程技術等方面也有相當的成就。此外,沈括在文學、音樂、藝術、史學等方面都有壹定的造詣。而它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夢溪筆談》中。《宋史·沈括傳》稱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蔔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李約瑟評價沈括“可算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了”。1979年7月1日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在1964年發現的壹顆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

沈萬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隨其父由湖州南潯遷至周莊東坨,以躬耕起家,後來憑借周莊特有的地理優勢通番,進行海外貿易活動。最終成為“資產巨萬、田產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沈 度(1357——1434),明書法家。華亭(屬今上海淞江)人,字民則,號自樂。善篆、隸、真、行、八分書,其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最為明成祖所賞。官至侍講學士。與其弟粲名重壹時,號大小學士。

沈 周(1427 ——1509):明代畫家。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屬今江蘇吳縣)人。博覽群書,文學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遊,字仿黃庭堅。擅畫山水,多江南山川、園林景物,師法董源、巨然、黃工望。兼工花卉、鳥獸、人物。為明代吳門畫派四家之壹。著有《石田集》、《石田詩鈔》等。

沈 和:戲曲作家,所作雜劇時人稱為"蠻子關漢卿"。

沈德潛(1673——1769)清代詩人、詩論家。字確士,號歸愚。長洲(江蘇蘇州)人。著有《說詩晬語》、《沈歸愚詩全集》等。

沈葆楨(1820——1879),清末大臣。福建侯官(屬今福州)人。原名振宗,字幼丹。林則徐女婿。道光進士。初任監察禦史,1861年任江西巡撫,鎮壓太平軍,捕殺幼天王洪天貴福,1866年調任福建船政大臣,主辦福州船政局。1874年為欽差大臣,辦理臺灣等處海防。與李鴻章同為籌建海軍的主持者。有《沈文肅公政書》。

沈雁冰(1896.7.4 ——1981.3.27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著名革命文學家。他先後創作了《子夜》、《蝕》、《虹》、《春蠶》、《林家鋪子》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沈鈞儒(1875——1963),字衡山,生於浙江省嘉興,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法學家、教育家。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壹生***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

沈 醉(1914——1996),字叔逸。國民黨陸軍中將,長期服務於國民黨軍統局,深得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先後擔任少校行動組長、稽查處上校處長、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28歲)、國防部保密局雲南站站長、國防部少將專員、雲南專員公署主任、中將遊擊司令。1949年12月9日被盧漢(原國民黨雲南省主席)扣押,參加雲南起義,後協助盧漢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數特務。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第二批特赦人員),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1980年被中央有關部門由戰犯改為起義將領。1981年11月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著作有《解放前夕軍統在雲南的活動》、《抗戰前軍統特務在上海的罪惡活動》、《我所知道的戴笠》、《中美合作所內幕》等九篇文章,登載在《文史資料》上、《愛國將領盧漢》(《新華文摘》1988年第5期)和《我這三十年》等多部作品。

沈 湘(1921——1993),男高音歌唱家,天津市人。他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的學生多人多次在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成為歌唱家,如郭淑珍、李晉瑋、楊彼得、梁寧、迪裏拜爾、殷秀梅、劉躍等。

沈 鵬:中國著名書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