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定要知道的55387定律
1、決定壹個人的第壹印象中55%體現在外表、穿著、打扮;
2、38%的肢體語言及語氣;
3、談話內容只占到7%。
擴展資料:
55387定律的應用——服飾
依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別人對妳的觀感取決於“55387”定律。就是:7%的談話內容,38%的肢體動作及語氣,而55%的體現在外表穿著打扮。
可見他人的判斷與認識有超過壹半以上的比例是從穿著的外表來的。穿著是十分有力的證據,在所有的言行中最能揭示信息。
服飾是向他人表明身份的重要方式。
事實上服飾已經滲透到每壹個重大事件當中,從戰爭到音樂節,從APEC會議到奧運會,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娛樂,在這個越來越註重視覺概念的世界裏,人們的儀表非常重要,而服飾則提供了途徑。
服飾竟然可以毫厘不差地揭示時代的形象,為世界的形象狀態提供出色的記錄。
服飾覆蓋了人體近90%的面積,當我們還沒有看清壹個人的容貌,來不及揣測對方的心理狀態的時候,大面積的服飾往往已經給人們重要的提示。
服飾講求品位,服飾的品位是個人品位的物化,成功的物化過程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完成的,是要靠知識、修養與主觀努力壹步步實現的。
現代心理學家提出了“第壹印象效應——55387定律”這個概念,而服飾是印象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和表達物。
給大家舉壹個例子。
有壹部電影叫《摘金奇緣》,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
這部電影的女主人公叫瑞秋,她是壹個非常典型的ABC(American born?Chinese),也就是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華裔的女孩子,平常性
格非常的開朗,因為她從小是受美國教育長大的,因此壹切的價值觀和行為以及處事的風格都是受到了非常強烈的美國文化的影響。
瑞秋從小是被媽媽壹個人帶大的,
而她的媽媽是去美國的第壹代移民。
大家都知道第壹代去美國的移民,
往往是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
所以
她媽媽也非常不容易,做各種各樣的工作把瑞秋養大,上大學,後來
在壹所大學裏面擔任教授,
做著非常不錯的工作。
她媽媽也非常的以
她為榮,為她驕傲。
在這個大學裏面,
瑞秋和壹個叫尼克的小夥子壹見鐘情,
這個尼克也
是亞裔,是從新加坡來的美國。
兩個人彼此感覺非常的合適,
有著非常深的感情。
但是尼克並沒有告
訴瑞秋的是,
其實他的家族是在新加坡排名前三的富豪家族,
因此其
實尼克可以過著非常奢華的生活,
但是他非常的自立,
並沒有靠家裏
面給他提供優越的條件,
而是靠自己自力更生和瑞秋壹起在美國打拼。
他倆在壹起壹段時間之後,感情非常的好。
有壹天,尼克的從小到大的玩伴,也是他特別好的朋友給他打電話,
告訴尼克他要結婚,壹定邀請尼克回新加坡去參加他的婚禮。
所以尼克就決定帶著瑞秋壹起回新加坡去參加他好朋友的婚禮,
同時
也想讓瑞秋和自己的家人能夠見面,
讓未來的媳婦兒早點見到公公婆婆。
從去機場開始就產生了許多有意思的情節,
比如瑞秋習慣性的下了車
就沖向經濟艙辦票區域,
結果尼克定的是豪華頭等艙,
從辦理乘機手
續開始就有專人服務,
瑞秋非常的驚訝,
登機之後又享受到了豪華頭
等艙的服務,
包括兩人的包間、
各種精美的頭等艙餐食以及高檔紅酒等。
總之是讓沒有感受過這些的瑞秋也增長了見識,
同時她也知道了自己
這個男友非同小可,
自己這壹趟新加坡之旅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因此她也做好了發生各種情況的思想準備。
在他們壹起回到新加坡之後,
尼克帶著瑞秋要第壹次見到尼克的母親,
醜媳婦終於要見公婆了。
在壹次尼克家裏要舉辦的宴會之前,瑞秋第壹次見到了未來的婆婆。
在見面的過程當中就發生了如下的對話:
瑞秋:見到妳真高興,或者我應該叫您“阿姨”,我還在學習這些禮數。
尼克媽媽:我也很開心見到妳,可以尼克的爸爸不在,他去上海處理公務了。尼克告訴我妳也是壹個教授,妳教什麽呢?
瑞秋:我教的是經濟學。
尼克媽媽:經濟學,聽起來也很有挑戰性啊,妳爸爸媽媽也在學術界嗎?
瑞秋:沒有,實際上我爸爸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我媽媽沒有上過
大學。當她移民去美國的時候,她都不太會說英語。但是我媽媽很努力,她現在是壹名非常出色的房地產經紀人。
尼克媽媽:
真是壹位自力更生的女人,
她壹定為妳感到非常驕傲吧?
瑞秋:她知道我對我的職業很有熱情,她也是這麽希望的。
尼克媽媽:追求自己想做的,典型的美國作風啊。妳媽媽真的是非常開朗,不像這裏,父母都喜歡給孩子鋪路。
對話結束後尼克的媽媽就去忙別的事情去了。
單從這些對話的文字部分來看,似乎沒有什麽問題。
但是這壹部分對話場景結束之後,瑞秋卻給尼克說了壹句話,
“她恨我(She?hates?me)。”
也就是她感受到了尼克的媽媽表露出了特別明顯的不喜歡她的感覺。
為什麽瑞秋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如果大家看了這部電影,
就會註意到以下這些見面溝通過程中的細節。
在整個這個對話的過程當中,
尼克的媽媽自始至終沒有太多的看瑞秋,
面部表情壹直比較嚴肅,並且在和她說話的過程當中還跑到廚房去,
用粵語跟在廚房忙碌的廚師又交代了幾句話,
回來之後背對著瑞秋說
出了上述的這些對話。
而瑞秋也非常敏銳的感受到了這些,所以得出了“She?hates?me”
這個結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溝通中的文字部分似乎沒有那麽重要。
因為從剛才這段對話來看,
文字部分無懈可擊,
沒有顯示出任何壹點對於瑞秋的不尊重。
但正是除了文字以外的部分,
也就是瑞秋所觀察到的尼克的媽媽的面
部表情、語音語調以及展現出來的肢體語言推斷出“她恨我。”
這就是溝通當中的55387原則所起的作用。
在溝通的整個過程當中,
會有三部分內容來幫助我們達到溝通的效果,
分別是文字部分、語音語調、以及肢體語言。
大家認為哪個更重要呢?如果做壹個連線題妳會怎麽連?大部分人
都會把文字部分選擇到55%或者38%。
結果實際的情況是卻這樣的:
文字只占最少的部分只有7%,
語音語調占到38%,
而肢體語言要占到55%。
大家也許會感到非常的奇怪和困惑,
難道文字只站這麽少的部分嗎?
請大家設想這樣壹個場景,
如果妳去聽歌劇,
歌唱家非常優秀的表演
可以把妳感動到流淚,
但是妳不壹定能完全聽懂具體的內容,
但是這
卻不會影響妳被出色的表演所感動。
那麽大家想,
這些演員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就是通過語音語調以及豐
富的肢體語言來達到感動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