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吳長江的辭職事件

吳長江的辭職事件

2012年5月25日,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宣稱,董事長兼CEO吳長江因為個人原因辭職。吳長江同時確認與公司董事會並無分歧。據悉,雷士照明現任非執行董事閻焱接任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壹職則由張開鵬接任。 翻出當初雷士照明赴港上市的《招股說明書》,上面明確指出其上市保薦人包括高盛,而高盛旗下公司也是雷士照明的股東。截至雷士照明上市時,作為私募股權投資者的軟銀賽富、高盛分別擁有30.73%和9.39%的股份,而軟銀賽富當時的股份已經超過了吳長江持有的29.33%股份,是第壹大股東。2011年年報顯示,軟銀賽富持有雷士照明18.33%股權,仍是上市公司的第壹大股東。

業內人士大多認為,吳長江此次辭職是對前述股權結構和控制權的抗爭。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吳長江於2012年5月11日,場內增持公司好倉200萬股,耗資532萬港元,成交均價2.66港元。變動後吳長江持股6.3億股,持股占比達19.95%,但仍與兩家投行的股權存在不小的差距。

事實上,這已是吳長江二次離開雷士———2005年雷士照明曾爆發主導權之爭,吳長江壹招“以退為進”在經銷商的力保下取得公司控制權。業界猜測,吳長江依然會像第壹次那樣再回雷士。

公開辭職後,吳長江連發兩條微博,就辭職壹事進行了回應。他表示:“由於我近期身心疲憊,想休整壹段時間,所以辭職”,並稱“等我調整壹段時間,我依然會回來的,我為雷士傾註了畢生的心血,我不會也永遠不會放棄。”

雷士照明23日晚公告,該公司創始人、現任CEO吳長江已於6月21日的股東大會上當選執行董事。這意味著,吳長江經歷過去壹年的波折,正式重返雷士董事會。 1965年,吳長江出生在重慶銅梁農村。1985年,由於高考發揮失常,這位四川省優秀學生幹部,與心儀的清華大學失之交臂,被西北工業大學錄取,學的是飛機制造。畢業後吳長江被分配到陜西漢中航空公司,有了壹份令人羨慕的工作。1992年,就在即將被提拔為副處長的前夕,他選擇了辭職,懷揣“老板夢”,只身來到深圳。

開始時,他在壹家臺資企業做保安。但他知道,這絕不是自己南下的追求。四五個月後,他來到番禺,進入壹家港資燈飾企業打工。幾經磨煉,他總結出“老板定律”:首先要能吃苦;其次是膽子大,有風險意識;第三是具有商業意識。他發現自己以上條件都具備,另外,自己讀的書比許多老板多得多。

10個月後的壹天,吳長江的存折上有了1.5萬元。他徑直來到老板面前,告訴他自己要辭職辦廠。

1994年,總資本10萬元、股東6人的惠州明輝電器公司成立了,由吳長江全面負責。

公司的第壹張訂單讓吳長江記憶猶新。壹個香港客商要2萬只變壓器,要求兩周內交貨。熟悉這壹行的都清楚,單是開壹個模具就要1個月,但吳長江毫不猶豫地接了單。壹周時間畫圖、開模,10多人連續幹了幾個通宵,最終交了訂單。這筆生意賺了20多萬元。這壹年,6個股東每人分了3.8萬元。 壹年後,吳長江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

1998年底,吳長江聯合兩個高中同學湊齊100萬元,成立了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當時,飛利浦、歐司朗、松下等跨國照明行業巨頭已進入中國,在珠三角壹帶的照明企業已超過3000家,“雷士”在“內憂外患”中堅定地揚帆起航。

“渠道、誠信、品牌”是“雷士”亟待攻克的三大難題。可吳長江首先解決的卻是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先定目標,再建工廠,營銷未動,戰略先行”——這是“雷士”創立之初談及最多的16個字,也是“雷士”壹貫的作法。

2000年,壹批已經賣出的價值200多萬元的產品發現了質量問題。是召回產品還是夾著皮包走人?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吳長江選擇了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決策:召回全部問題產品。有職工提出把雷士商標抹去後再銷售,被他斷然否決。“雷士”以凈損失200多萬元的代價,創立了在照明行業率先實行的產品召回制度,從而贏得了市場信譽。當年年底,“雷士”的銷售額達到了7000萬元。

銷售額在不斷地增長,吳長江又決定在行業內第壹個推行專賣店模式。“雷士剛起步,產品連半壁墻壁都擺不滿,開什麽專賣店?”很多人不理解。但吳長江堅持了自己的想法。2000年7月,第壹家專賣店在沈陽開張。壹年之後,這樣的店已經有了十幾家,經銷商反映掛了牌子的店要比不掛牌子的店銷售好得多。漸漸的,有經銷商主動找上門要求加盟。 2005年,在市場上迅猛崛起的“雷士”,企業內部卻經歷了壹場大多數民營企業所***同經歷的“地震”。

三個股東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其他兩個股東認為,前幾年壹直在投入,現在賺錢了應該分紅;而吳長江認為,企業做得還不夠大,賺來的錢應再投入。

雙方互不讓步,股東之間最後攤牌。由於對方占有55%的股份,吳長江只有45%的股份,雖然對方並不參與管理,但為了平衡關系,吳長江讓出了董事長的位置。他被要求領走8000萬元後徹底退出“雷士”。

然而,就在吳長江簽訂協議退出後的第3天,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吳長江剛離開惠州,就接到了壹位供應商的電話,要他趕緊回公司。

壹回到惠州,他就被直接帶到了公司大會議廳。廳內,全國各地200多個供應商和經銷商,還有公司的中高層幹部,黑壓壓地擠滿了屋子,另兩個股東被圍在中間。現場還掛起了“雷士戰略研討會”的橫幅。

最後大家決定舉手表決吳長江的去留,結果是全票通過他留下。另兩個股東表示退出。由供應商、經銷商“反水”,決定壹個企業高層的人事變動,這開創了企業發展史的先河,驚嘆業界。

“事到萬難需放膽,境當逆處仍從容。”吳長江始終秉承著重慶人的性格。“公司地震”後,“雷士”反倒迎來了更輝煌的業績。2006年,“雷士”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不但在惠州建立了工業園區,還在重慶萬州、山東臨沂分別斥資數億元,打造西南、華北地區最大的照明基地。

“雷士”的異軍突起,不但贏得了菲利浦的尊敬,而且讓高盛、軟銀等跨國投資公司聞訊而來,憑借國際投資背景,“雷士”壹躍成為國內最具國際化潛質的中國照明企業。 照名創業者和風投爭端風波

江步入資本局:

第壹階段

1998年底,吳長江出資45萬元,他的另外兩位同學杜剛與胡永宏各出資27.5萬元,以100萬元的註冊資本在惠州創立了雷士照明。從股權結構看,吳長江占比45%,另兩人55%。

做大後,這賺的錢怎麽用,幾個人的看法就不壹樣。2005年董事會上大吵了壹架後,決定分家。方案是:企業作價2.4億元,自己從企業拿走8000萬元,作為交換,自己的企業擁有的股權歸其他兩位股東所有。胡、杜欣然同意,隨即簽署協議。後來胡杜二人各拿8000萬元離開。

第二階段 從胡、杜離開到IPO上市

胡、杜兩人離開,也讓雷士資金壹下處於短缺之中,吳求助於柳傳誌,邀請聯想入股雷士,在柳的聯系下,與聯想控股有合作關系的葉誌如通過正日公司借款給雷士200萬美元,並在後來“債轉股”。

2008年,為增強技術能力,以現金+股票的方式收購了世通投資有限公司。由於現金不足,再次融資。在該次融資中,高盛與軟銀賽富聯合向雷士照明投入4656萬美元,其中高盛出資3656萬美元、軟銀賽富出資1000萬美元。此時,第壹大股東變成了軟銀,吳跌為第二大,而高盛第三。

第三階段 長江敗走

2011年7月21日,雷士引進法國施耐德電氣作為策略性股東,由軟銀賽富、高盛聯合吳長江等六大股東,以4.42港元/股的價格,***同向施耐德轉讓2.88億股股票。施耐德耗資12.75億港元,股份占比9.22%,成為雷士照明第三大股東。

2012年5月25日,吳長江被毫無征兆地“因個人原因”而辭去了雷士照明壹切職務,而接替他出任董事長的則是軟銀賽富的閻焱,接替他出任CEO的則是來自於施耐德並在施耐德工作了16年的張開鵬。

風波轉折 吳長江或很快將回歸雷士董事會

沸沸揚揚的雷士內訌迎來轉機,三大股東停止隔空喊話,當面會談。記者昨日獨家獲悉,雷士照明原創始人吳長江已答應“閻三點”,很快將回歸雷士董事會。 1998年底,吳長江創立雷士照明,提出並充分實踐“創世界品牌,爭行業第壹”的經營理念,在行業率先導入品牌專賣模式和運營中心模式,先後領導了中國照明行業的“品牌革命”和“渠道革命”。

職務罷免

8月8日,雷士照明發布公告稱,董事會通過決議罷免吳長江的首席執行官(CEO)職務,由董事長王冬雷接替。王冬雷表示,吳長江涉嫌為其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公司進行利益輸送,同時,他嗜賭成性,欠下4億元的賭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