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支付的內涵是什麽
無現金支付,是依托電子化貨幣或數字貨幣技術,采用移動支付、網上銀行、微支付、非接觸式終端等的支付技術,將移動設備、終端設備、互聯網、應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機構相互融合,為無現金社會經濟模式提供金融服務的主要交易結算技術。無現金支付的形式多種多樣,諸如信用卡、閃付、掃碼支付、NFC 支付等都屬於無現金支付。另外還包括刷臉支付、聲波支付、靜脈支付、虹膜支付等新興支付模式。
壹、2017 年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委員都提出了有關推進“無現金社會”的建議或提案,提出從國家層面全面推進“無現金社會”建設,讓每個老百姓身處的場景都能實現無現金服務。同時,也有人大代表指出:“消滅現金,我相信需要壹兩百年,而如何實現、實現,相信還要壹段時間”.在進入“無現金社會”的道路上,中國卻走在了前面。在 2015 年 8 月 8 日微信支付就首次提出“無現金”概念,倡導人們在每年的無現金日進行無現金消費。而支付寶近日也表示要在“5 年內推動中國全面進入無現金社會”.做為中國的兩大第三方支付平臺,壹直在致力於推進無現金支付場景的拓展及智慧生活方式的普及,成為中國“無現金運動”高歌猛進的排頭兵和推動者。
二、在全社會推動無現金支付的進程中,有著兩個股巨大力量在積極推動:
1.國家層面的支持。自 2000 年以來,中國的貨幣發行量從 13萬億上升到了150 萬億,但流通中的現鈔占比則越來越低。
換句話說,每發行 100 塊錢的貨幣,變成實體貨幣的只有 4 塊錢,其他 96 塊錢都是以記賬形式的抽象貨幣存在。據此,2017 年 2 月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臺試運行,春節後央行旗下的數字貨幣研究所也正式掛牌。這表明,中國在推動無現金社會的發展上已經進入了落實階段,具有裏程碑式的歷史意義。
2.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迅猛發展。2016 年 8 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 征求意見稿 ),指出了支付機構條碼業務的安全標準。以此為契機,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正在對日常生活場景進行不斷的覆蓋。在吸引用戶方面,他們砸下重金,開展補貼大戰,覆蓋打車、外賣、購物、電影等領域;在生活服務方面,接入各平臺接口,開通了日常生活繳費功能;在城市服務方面,與政務、醫療、交通等多個領域機構展開合作,提供了壹站式的無現金支付服務。
3.在央行自上而下、第三方支付平臺自下而上的兩股推動力量影響下,無現金支付正在以“中國速度”開花結果。艾瑞在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移動支付規模已經超越美國,而且已是美國的近 50 倍。如今,從使用信用卡、公交卡、二維碼、閃付等進行的壹般購物消費,到繳納水電氣生活費用,再到交通、醫療等壹站式服務,可以說無現金支付已經深入現代社會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