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關於武夷山茶詩詞

關於武夷山茶詩詞

最早詠武夷茶的就是唐末乾寧進士徐夤。他在《謝尚書惠臘面茶》壹詩中詠道: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香茶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臘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沈香末,冰木宛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徐夤字昭夢,福建莆田人。唐亡後仕閩王王審知。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到武夷茶在當時已成為饋贈禮品了,而且那時的茶葉是碎茶。制法是把碎茶加工成茶餅,並在上面印著山水鳥獸的圖案。

到了宋代,武夷茶已十分出名了。當時朝野上下,宮廷內外,飲茶之風盛極壹時,而且經常舉行品茶盛會,謂之“鬥茶”。在“鬥茶”中,武夷茶又名列前茅。這從範仲淹寫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裏可以看到。

詩日: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宋鹹平年間,丁謂任福建漕運使,督造禦茶,把武夷茶列為貢品。後來,著名書法家蔡襄任福州知府時,又把武夷茶制成“小龍團”貢茶。蘇東坡有詩記曰:

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由於飲茶風靡壹時,對茶具和飲茶方法也講究起來。當時在武夷山遇林亭設有瓷窯,燒制壹種釉色紺黑、發亮的茶碗。蔡襄在《北苑十詠》詩中寫道:“兔毫紫甌新,蟹眼青泉煮。”指的就是這種精雅別致有兔毫纖紋釉斑的茶碗。

元朝大德六年左右,皇家在武夷山臥龍潭附近設有“禦茶園”。由於貢茶數量大,百姓負擔很重,朱尊在憑吊《禦茶園歌》中詠道:“君臣第取壹時快,詎知山農摘不毛。”清代詩人查慎行在其《禦茶園歌》中亦雲:

先春次春遍采摘,壹火二火長溫馨。

緘題歲額五千餅,雞狗鼠盡山邊村。

武夷茶好,泉水亦佳。這種山泉含有少量有益礦物質,用來泡茶,湯清,味甘,香純。明代陳觀有詩贊曰:

絕獻參差翠色連,白雲壹逕入壺天。

客來不屑求丹井,惟愛新茶煮石泉。

沿武夷伏虎巖東行,穿過壹道石門,有壹個幽深的巖洞曰茶洞。旅行家徐霞客曾稱贊此洞比“天臺之明巖更為奇嬌也”。洞中有壹片古老虬結的茶樹,清朝李卷曾題詩贊曰:“乳花香泛清虛味,旗槍浮綠壓醍醐。”可見茶洞之茶的名貴了。但武夷茶中最享有盛譽的還是九龍窠的“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名。

清代江蘇嘉定人陸廷燦,曾在武夷山下的崇安縣做過壹任知縣,他在《武夷茶》壹詩中對武夷茶倍加贊賞。詩曰:

桑寧經傳熟見聞,彈琴喜訪武夷君。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醒睡功資宵判牒,清神雅助書論文。

春雷催出仙巖筍,雀舌龍團取次分。

詩中他不僅對武夷茶作了形象的描繪,而且極力稱道武夷茶在“清神”“醒睡”上的功效。清人邱華嶽也在《重遊復古洞》壹詩中談到武夷茶在止渴、益思上的益處。他說“得品茶香渴已減,重吟詩好興猶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