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中國發生過的戰爭和時期,和之後的政策?

中國發生過的戰爭和時期,和之後的政策?

“九壹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裏、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壹八”事變。

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九壹八”事變前,它已通過日俄戰爭奪取了旅順、大連和滿洲鐵路沿線並派兵駐紮,這正是它能夠陰謀進行事變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就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壹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

從1929年起,日軍陸軍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在中國東北三省先後秘密組織了四次“參謀旅行”,偵察情況,制定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作戰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制定“滿蒙問題解決方案大綱”,確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國東北的具體步驟;7月,陸軍參謀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調運至沈陽,對準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月,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國師團長會議上叫嚷:滿蒙問題只有用武力解決。隨後進壹步做了發動此次戰爭的各種準備。

“九壹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九壹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在中國***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先後出現了東北義勇軍和各種抗日武裝。1936年2月,東北各抗日部隊統壹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聯軍團結廣大群眾, 進壹步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鬥爭,有力地配合了中國***產黨領導的全國抗戰.

“九壹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並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采取的壹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壹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我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在完成了發動侵略戰爭的周密準備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壹八”事變,揭開了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七七事變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壹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壹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1937年,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壹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壹無理的要求。日軍竟開始攻擊中國駐軍,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當華北戰事壹天天擴大的時候,1937年8月13日日軍又在上海發動了進攻。宛平城的槍聲掀開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本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壹條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壹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占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壹二八事變 ),並攻占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占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 日本舉行了壹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壹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 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蘆溝橋事變”(即“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余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