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全部詩)
《歸園田居》是中國東晉時期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壹篇散文。以下是全文、譯文以及相關的背景和作者簡介:
全文: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譯文:
年少時沒有追求俗世的風尚,我本性喜愛山野。
不慎掉入紛擾塵網,壹去就是三十年。
留鳥渴望舊林,池魚思念往日的深淵。
我開墾南野之地,守著愚拙回歸的園田。
方圓十余畝的房舍,茅草屋子八九間。
榆樹和柳樹遮住後檐,桃花和李花羅列在堂前。
遠離的村莊中彌漫著模糊的煙霧,墟市裏依依不舍。
狗在深巷中吠叫,雞在桑樹上鳴叫。
家中庭院沒有塵埃的飛揚,空室裏余下充裕的閑暇。
在樊籠中久留,終於重新得到自然的回歸。
出處:
《歸園田居》出自陶淵明的散文集《五柳先生傳》中。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和農學家,他以清新淡雅的文風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而著名。他的作品往往表達了對自然、對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創作背景:
陶淵明在東晉末年時,由於政治動蕩和戰亂,他輾轉流亡,多次遭受困擾和痛苦。後來,他放棄了世俗的功名和權位,選擇歸隱田園。《歸園田居》是他在歸隱田園後的所見所感,表達了他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熱愛。
使用環境:
《歸園田居》描繪了陶淵明回歸自然和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展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這篇作品尤其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被廣為傳誦,常被引用和賞析。它極富詩意,表達了對自然、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也給人啟發和反思。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約428年),字元亮,號野狐禪師,東晉末年至南朝宋的文學家、政治家、農學家和隱士,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田園詩人之壹。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詩風和對自然、鄉愁、人生等主題的獨特感悟而聞名。
陶淵明早年曾從政,但由於對政治腐敗和社會黑暗感到失望,於是放棄官職,選擇隱居田園,過上了田園生活。他的田園生活不僅是與自然親近,也是對社會現實的壹種回避和抗議。他通過田園詩的創作,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對世俗紛擾的厭倦,以及對內心寧靜、真實自我的追求。
陶淵明的詩作以自然描寫為主題,以山水、花鳥、四季等元素為題材,以詠史、詠古、詠懷等形式進行表現。他詩作的風格清新明快,語言簡練悅耳,思想深邃悠遠,給人以愉悅、安寧之感,被譽為“陶淵明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