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有知多少(壹) 醫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版
健忘到底是不是壹種病呢?就連專家們也爭論不休。所謂健忘,顧名思義,是指健康的遺忘,也就是醫學上說的老年性良性健忘癥,現稱與年齡有關的記憶障礙,是壹種正常或生理性非進行性的大腦衰老過程,其特點是對事件的某些細節準確回憶存在困難,記不住人名、地點、電話號碼、郵政編碼,對此往往感到負擔或主動求醫,並力圖設法彌補記憶缺陷。常用記筆記、請人提醒的方法,以適應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動,但事件本身或總的記憶力相對保存。 人的大腦有多少神經細胞呢?答案是10億左右,而且是在出生時就定下來了,以後都不會增加 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人之所以會通過學習逐漸聰明起來,是由於神經細胞的突觸增多的緣故。突觸是每個神經細胞之間互相聯系的樹狀突起,最多的神經細胞的突起可以達到30萬個之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神經細胞,也在逐漸減少。這就勢必造成大腦功能的下降,每10年約減少5%,與此同時,神經細胞互相聯系的樹狀突起也隨年齡的增高而減少,神經細胞相互之間傳遞信息的乙酰膽堿和乙酰轉換酶也在減少。所以,記憶力的輕度下降是壹種生理現象。醫學教育網 1.疾病因素:腦部的直接病變如腫瘤、外傷、腦炎等直接損傷大腦細胞,而患有動脈硬化癥、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病人,則因腦部血管變細、狹窄,血流不暢,使腦部供養減少,從而影響影響到腦細胞營養的供給,使腦細胞活力不足,記憶力減退。 2.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對人的影響是廣泛的,能導致多種疾病和生理異常現象,對記憶的影響亦不例外。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3.自我認同的結果:人到老年,壹直為之奮鬥的事業這壹精神支柱坍塌了,尤其是退休的老人,不免產生暮年將至、人進老年萬事休的頹廢心理,我們稱之為退休病。加之因“人老糊塗”的傳統觀念和許多事情的影響,在壹些人的潛意識中,便不知不覺地接受了“老”的事實,這種不良的自我暗示使他們感覺大腦越來越不聽使喚,記憶力下降,更加懶得動腦,致使大腦長期處於無須工作的狀態,人為地對腦細胞刺激減少,用進費退,大也就腦逐漸衰老。再加上老人在生理和感官上發生壹系列障礙,如腿腳不便,聽力、視力下降,因病長期臥床等,使得老人減少了與外界的接觸,加速了記憶力的衰退。4.社會因素的影響:老人成了社會以至家庭“多余的人”,老人由此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對社會漠不關心,對新知識、新事物懶得關註,進而造成生理和智力迅速老化。 貼心提醒:大多數人都會隨著衰老而越來越健忘,但是,疾病、焦慮和過多的負面信息會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原來醫學上都認為健忘不是癡呆,二者有著根本的區別,但近年來有些變化,壹些學者把良性健忘和癡呆看成是同壹個問題的不同階段,即把健忘看成是癡呆的前奏,這倒也不無道理,因為有調查表明,健忘的老年人有15%最後發展為癡呆。 達到癡呆程度者,除記憶力減退外還伴有其他認知功能障礙及人格、性格的改變,並且病程進展更迅速,腦CT或核磁***振顯示腦萎縮的進展更快。 貼心提醒:健忘雖然跟癡呆有很大的區別,但也很有可能是癡呆的最早表現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