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未來的媒體會怎樣

未來的媒體會怎樣

未來的媒體會怎樣?

2016年11月15日

編者按可能每壹個媒體人都在思考這個行業的未來會是什麽樣的。在日前舉行的2016未來媒體峰會上,與會者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大膽預測。我們對業界和學界人士前瞻性的觀點進行了梳理,以饗讀者。 傳媒技術和內容呈現方式正在不斷發展,但傳媒的本質永遠不變,那就是身臨其境地為受眾講述身邊故事。在充滿變革和顛覆的時代,在技術不斷創新叠代的時代,亙古不變的目標似乎離我們每壹個人越來越近了。

日前,在由新聞主辦的2016未來媒體峰會上,與會者為傳媒業界提供借鑒、提供參考、提供下壹步決策的理由。那麽,未來的傳媒到底會是什麽樣子?該怎麽樣去預測?又該怎樣去著手?或許答案就在這裏。

未來媒體是什麽

副總裁、新聞總編輯周曉鵬認為,未來媒體既是技術也是藝術。他肯定了在未來的媒體報道中技術手段的重要,但是他也提醒大家更要考慮表達的技術形式和思維模式。

過去壹年不斷聽到“機器人寫作”,似乎因為技術的發展,真人記者正在成為“元新聞記者”,難道機器取代記者只是時間問題嗎?在周曉鵬看來,媒體領域要相信技術的力量,也要相信人的價值。他認為,身邊隨處可見新聞藝術化表達,往往依賴於技術賦予動態的表達方式,但也應看到,並不是將技術運用好就壹定能夠得到藝術的表達。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中也大有學問。倘若忽視主題、消解人性深度、消解藝術個性,壹味追尋科技所帶來的視覺語言形式上的變化而忽略其文化內涵,其結果就會導致受眾精神內涵上的空虛、蒼白與視覺設計語言的世俗化。

大學聞學院教授周認為,所有關於未來媒體的變革都是由人來創造,所有媒體的變化、科技的變化都會反映到人的認知和感受上。因此,未來新聞從業者應當做創新者、橋梁者。並且,就行業而言,要打造壹個***同體,對未來發展進行***同探討。只有更好地擁抱科技應對未來,媒體行業才有更好的發展和希望的曙光。

“未來的媒體,包括日常的信息流的組織與呈現,它本身既是技術也是藝術的表達。要知道美感在什麽地方,要知道如何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因此,在傳媒領域應該有技術,但不應該壹味崇尚技術而弱化我們的價值。對於技術與人的價值,任何壹種單邊的否定都是壹種迷信,而未來的媒體將是智能技術與人的思維藝術的結合。”周曉鵬將未來媒體需要解決的問題歸納為“信息增量、視角增量與體驗增量”。

而針對此次峰會的“浸媒體”主題,大學聞學院教授沈也帶來了他的觀點,似乎能夠從學術界的角度給“浸媒體”壹個直觀的描述:“我想,‘浸’既可以表現為用戶的體驗更加沈浸,也可以代表媒體人更專註、投入。”沈浩也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他表示,技術往往都遮蔽在文化中,只有當技術產生革命性變革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技術帶來的變化。

未來媒體向何處去

當下媒體身處變革時代,技術支撐成為行業叠代的強大推動力,這些都是與會者的***識。然而,未來媒體究竟會向何處去?

“受眾定義不再,每個人都是傳播主體。”大學聞學院教授宋說,“互聯網時代沒有受眾只有用戶,用戶是清晰、特定的主體和個人。新的傳播關系已經產生,新的以個性化服務為主要特征的傳播關系替代了大眾傳播,我們看到了哀鴻遍野,傳統的商業模式在崩塌之中。”

誠然,傳統的商業模式在崩塌,而新的商業秩序尚未建立。未來媒體的新商業模式是什麽?未來媒體走向何處才是正途?

“浸媒體、大平臺、大數據。”宋建武回答道,未來的傳播將不會以某壹種特定的技術為支撐,而壹定是在壹個大平臺上的整體運營。誰有互聯網的平臺,誰有作為主體的用戶,誰就有未來。依靠大數據,只有平臺才能聚合大數據並進行處理,未來傳統媒體包括互聯網媒體就要向這個方向發展:匯集原生數據,生產自身的用戶數據。

對於未來媒體會向何方發展,哈大學、斯大學、加大學伯分校客座教授皮認為,未來的新聞將不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體驗”的。未來媒體將成為連接新聞敘述者和新聞制作者的橋梁。未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內容將會被改變,媒體工作者要組織人工智能、大數據、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技能是選擇最好的設備。

透過皮在峰會上發布的《2017未來媒體趨勢報告》我們看到,過去100年間,即使傳播平臺在更新叠代,報紙、廣播、電視、電腦、智能手機出現,但新平臺並沒有取代舊平臺。雖然妳在用智能手機,但妳仍在“讀”或“聽”新聞。新聞生產者的工作並沒有發生改變。而對於未來媒體發展,皮埃羅特別提到了十大趨勢,即用戶體驗技術、大數據、新內容時代、流媒體、手機應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舞、創客文化、貨幣化、新平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寫作,而將這些趨勢結合起來或許將引發壹場媒體業的革命。

VR有助媒體通向未來

對於“浸媒體”時代的到來,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媒體要給用戶提供沈浸式的資訊內容,提供沈浸式的思維方式,讓用戶有沈浸式的思維表達和思維模式,有沈浸式的體驗,而這些也是媒體面臨的***同問題。

對於虛擬現實所帶來的顛覆與沖擊,影學院動畫與虛擬現實國際研究中心執行董事凱認為,顛覆並不壹定是糟糕的事,它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機遇,帶來進步和開放的思想。現在的人們需要有新的方式表達自己,而且要改變現有表達的方式,在VR、AR等實踐中,業界應該可以看到有很多機會,尤其對那些內容制作者而言,可以實現與受眾更直接的互動。

與此同時,凱也提醒道,雖然當下VR十分火爆,但如果將VR比喻成壹個人的話,它就像在母親體內的壹個胎兒,還是壹個胚胎狀態。VR的技術發展會越來越智能化、越來越輕盈、越來越輕便。而真正的VR時代將從2020年開始,未來的這幾年中,業界會考慮媒體如何演變?媒體行業如何發展?很多公司會改變其策略重新經營商業,他們可能會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策略。增強技術和混合技術在新聞媒體中也將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VR無疑是壹座橋梁,幫助媒體通向未來。

對於推動媒體變革的動力,有人說是高速寬帶,有人說是全息數據,有人說是多維媒介,凡此種種。“其實,這些都只是表現,向本源探索,也許,這變革的力量來自正在發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周曉鵬這樣說道。

在他看來,我們尚未了解這次新技術革命的速度和廣度,但我們知道人類擁有的運算能力與處理能力正以超出常人想象的速度在提升、在應用。我們身邊,人工智能、VR、物聯網、3D打印等各種新興突破性技術集中出現,媒體所處的環境、所關註的對象,會因為這次革命而發生變化,媒體間的競爭也不再是介質的競爭,而是效率、效果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