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evenagel反應
knoevenagel反應意思為:
醛或酮在弱堿(胺、吡啶等)催化下,與具有活潑α-氫原子的化合物縮合的反應稱為Knoevenagel反應。
在Knoevenagel發現這個反應之前,就已知苯甲醛可以與兩分子的哌啶縮合,生成芐叉二哌啶縮氨醛。而且芐叉二哌啶縮氨醛與乙酰乙酸乙酯在乙醇中作用時,可以高產率得到下圖中的最終產物雙加成物。
因此Knoevenagel認為,反應的機理應是胺與醛先縮合為縮氨醛,受乙酰乙酸乙酯進攻,產生β-氨基二羰基化合物中間產物,然後消除哌啶得到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並最後與另壹分子乙酰乙酸乙酯進行Michael加成,得最終的雙加成產物。
另壹種機理(Hann–Lapworth機理)則認為,首先是三乙與醛在堿作用下羥醛加成為β-羥基二羰基化合物中間產物,然後再消除水得到縮合產物。
上述兩種機理中的中間產物β-氨基二羰基化合物和β-羥基二羰基化合物都已從不同的反應中分離出來。壹般認為,當反應用堿為三級胺時,Hann–Lapworth機理占主導地位;而當反應用堿為壹級或二級胺時,兩種機理都有可能發生。
Knoevenagel縮合反應
常譯作克腦文蓋爾縮合反應或是腦文格反應,是指具有活性亞甲基的化合物(如丙二酸酯、β-酮酸酯、氰乙酸酯、硝基乙酸酯等)在氨、胺或其羧酸鹽等堿性物質的催化作用下,與醛、酮發生醛醇型縮合,脫水而得到α,β-不飽和二羰基化合物或其相關化合物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