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老樁養根方法是怎樣的?其生病如何治理?
三角梅盆景不僅觀賞價值高,同時藝術價值也很高,尤其是老樁盆景。但野外獲取老樁並不容易,如今基本上靠人工繁育培育老樁。如果大家有幸從野外獲取到三角梅下山樁,壹定得呵護好了,畢竟三角梅老樁在野外是難以采掘到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盆栽養殖方法,壹起來看看吧!
當我們獲取到三角梅老樁時,別只顧著高興與興奮,而是應該立即著手想壹想下壹步該怎麽做。下壹步自然是養胚了,因為大多數下山樁在采挖回來後都需要經歷這樣壹個步驟。等到壹年半載下山樁生根發芽後再移栽上盆。而養樁的關鍵在於養根,那麽三角梅老樁怎麽養根養根呢?今天,我就為大家簡單分享壹下三角梅老樁的養根方法。
為了減輕三角梅老樁在養樁期間的根部的負擔,我們首先需要將其多余的枝葉剪除掉,較大的枝幹要鋸斷。這樣可以減少水分的蒸騰和消耗,從而達到降低根部負擔的目的,促使植株更快生根。而根部也需要進行必要的修剪處理,畢竟下山樁在采挖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受損情況,然後再對根部進行殺菌消毒處理。如果有必要,還可以使用壹些生根粉。
將三角梅老樁經過以上處理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地栽養樁了。而對下山樁而言,壹般使用濕潤的沙子進行沙培。壹般在春季的植樹節前將三角梅老樁栽入地下。只要三角梅的根養好了,老樁的萌發效果和生長速度還是比較喜人的。畢竟三角梅是壹種萌發力強且耐修剪的樹種。
在完成地栽後,需要及時澆壹次透水,然後做好遮陰措施,期間註意噴水保濕,避免出現脫水現象。當然,由於春季有些地方氣溫還比較低,期間還需要做好保溫措施,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為其進行套袋處理以保溫保濕。不過,套袋的話壹般需要每周將袋子掀開以通風換氣並伺機噴水保濕。
當下山樁順利吐出嫩芽時,我們可以適當為其提供光照。而且也應當及時將套袋拆除,畢竟此時氣溫已經比較高了,環境已經變得比較暖和了。而在經過壹年的養根、養樁培育之後,三角梅下山樁基本上根系已經變得比較發達了,而且也萌發出來大量的新枝新葉來,所以我們可以擇機為其進行移栽上盆處理了。
三角梅生病了怎麽辦
大家都知道,人在生存環境差的情況下比較容易生病,其實花卉植物也是如此,尤其是盆栽植物,往往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更高。如果生長環境變得不適宜的話,諸如環境溫暖、濕度過大,但同時通風又不暢的環境中,植株是比較容易滋生病菌,從而染病的。盆栽三角梅也是如此,因為三角梅比較喜歡濕熱、通風的生長環境。
而壹旦這種舒適的生長環境遭到破壞而變得不適宜植株生存時,恰恰可能是非常適合病菌的繁殖和生存。所以,植株就很容易遭到病害的侵襲。輕則可能引起植株出現各種生長不良的現象,重則可能引發植株出現致死的現象。那麽,三角梅生病了怎麽辦呢?
至於三角梅生病了該怎麽辦,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弄清楚植株感染了什麽病害。然後才能根據植株感染的病害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切不可盲目亂用藥物噴殺,否則不僅可能無法達到治病的目的,同時還可能引發其它不良癥狀,這對於植株的恢復和生長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
實踐證明,當生長環境遭到破壞時,三角梅比較容易患上褐斑病與枯梢病。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判斷植株的葉子出現了病癥還是枝梢出現了病癥。而後我們才能針對不同的病癥采取相應的藥物進行處置,同時也需要找到病因,然後調整養護管理手段,重新為植株創造壹個適宜其生長且不易感染病害的環境。
壹、褐斑病的防治
如果三角梅遭到了褐斑病的侵襲,自然葉子會表現出生長不良的現象,多見於葉子的葉脈間出現問題。期初可能出現黃褐色或暗褐色斑點,周圍帶著黃綠色暈圈,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斑點也會呈現出不規則狀,而且顏色也會逐漸變深。而到了發病後期,植株會出現落葉現象,而這種病多見於春秋兩季。
為了達到對褐斑病的防治效果,首先我們需要將染病的葉子剪除掉並徹底銷毀,因為這種病菌比較頑固,很容易擴散。然後使用退菌特或其它殺菌劑按照科學的比例稀釋,並對著植株進行噴灑以達到防治目的。同時還需要適當增加光照,改善通風條件,多噴葉面水保濕。
二、枯梢病的防治
如果三角梅感染了枯梢病,植株的枝梢頂部會發生枯萎現象,我們可以使用樂果、托布津等藥物及時對其進行滅殺。而對於這種病害,重點還是應當放在預防上。平時除了要勤於松土除草之外,還需要及時將枯枝敗葉,尤其是病殘葉清理掉。而且保持通風順暢,光線充足非常重要,這樣就可以達到減少病原體的傳播,降低植株感染病害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