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兩彈壹星元勛?
1、楊利偉:
2003年07月,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黃緯祿:
黃緯祿長期從事導彈武器系統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領導中國第壹發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的研制。他提出“壹彈兩用”設想,將潛地導彈搬上岸。
20世紀70至80年代,在沒有任何國外實物和資料可借鑒的情況下,他成功地領導和主持研制出了中國第壹枚潛地固體戰略導彈、第壹枚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突破了中國水下發射技術和固體發動機研制技術。他探索出了壹條中國固體火箭與導彈發展的正確道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任新民:
任新民領導和參加了第壹個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制;領導組織了中程、中遠程、遠程液體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制、試驗;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彈道式導彈的飛行實驗,任首區總指揮。
任新民是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從事導彈與航天型號研制工作,在液體發動機和型號總體技術上貢獻卓著。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壹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壹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制和發射工作。是兩彈壹星元勛之壹、“中國航天四老”之壹。
4、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壹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5、王大珩:
1951大珩接受中國科學院延聘籌建科學儀器研制機構。經他在東北地區調研並提出建議,1952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在長春成立中國科學院儀器館(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前身)。而長春光機所此後被贊譽為“中國光學的搖籃”。
光學玻璃是儀器館成立之初的重要科研成果。在我國第壹爐光學玻璃的研制過程中,王大珩運用他在英國工作的經驗,在玻璃配方、退火及測試技術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