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關於物價上漲的論文
目前來講,這種物價上漲還是正常的,而國家及政府也在不斷的進行調控以求經濟能持續穩步發展下去。
2007物價上漲原因:
今年以來,3至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連續三個月超過3%,5月份為3.4%。7月份以來,北京、廣州等地豬肉價格再次沖高。物價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註的熱點問題之壹。
發改委解讀物價上漲三大原因
原因之壹:國際市場價格的帶動。由於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美國等國家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對玉米、大豆等糧食需求量大幅增加。這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進而拉動了國內糧食價格上升,並影響到以糧食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價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動。近十年來,我國主要農產品壹直低位運行,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生豬等主要農產品現在的價格,多數低於十年前的水平,只有個別品種略高於十年前水平。但與此同時,種植養殖成本隨著生產資料價格和農村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農產品價格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質。
原因之三:供求結構失衡。由於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跌到谷底,導致生豬存欄下降,去年下半年生豬價格開始進入周期性上漲階段。部分地區出現的疫情,也加劇了生豬供應的緊張。
專家觀點:加息無助調控物價抑制投資
在當前主要宏觀統計變量(如CPI、貨幣總量、股票指數等)存在著諸多缺陷、甚至可能扭曲我們對真實世界的看法的情況下,簡單地將這些變量設定為宏觀調控的目標,調控的效果多半是會受到影響的,加息也就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
物價成關註熱點 如何積極穩妥應對價格波動?
首先需要認真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及時解決糧食和副食品生產、供應、價格方面出現的問題。 其次,要努力保持主要工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基本穩定。綜合運用控制出口、增加儲備、加強監管等價格和財稅措施穩定化肥價格。 第三,要加強價格監測分析,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防範價格異常波動。 第四,妥善處理物價上漲對廣大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影響,註意把握好出臺價格改革措施的時機和力度,審慎出臺政府漲價項目。
“從漲價原因來分析,就可以看出不會發生通貨膨脹。造成食品價格上漲原因是糧價上漲。而糧價上漲又與國際能源短缺有關”,由於國際能源短缺,國際油價持續走高,7月11日世界市場石油價格已突破每桶75美元,因此世界各國包括我國都在加快發展玉米加工乙醇產業,“糧變油”提升了糧食價格、飼料價格,對養豬、養雞的成本有所影響,從而拉動了肉禽蛋的價格。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看來,豬肉價格上漲也有市場周期性調節的因素,因為去年同期國內豬肉價格非常低,最低時降到2.7元/斤,影響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甚至開始宰殺母豬。因此,今年春節豬肉價格就開始上漲,而受豬本身生長周期的影響,預計到10月左右肉價就將趨於平穩。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認為,肉禽及其制品和蛋類價格上漲是生豬疫病影響、以前養殖效益太低和當前養殖成本上漲較快綜合作用的結果,國家已出臺鼓勵政策,價格回落是可以預期的,而且蛋類價格已經出現了快速的回落。
“可見,食品價格上漲有壹些特殊、短期的原因”,壹方面受國際油價帶來的糧食價格上漲影響,另壹方面受市場周期因素作用,導致了今年食品價格走高。
而對於糧價,認為糧價上漲不值得擔憂,雖然短期看會對城市低收入人群有些影響,但由於漲價不是因為糧食短缺,因而很容易調控,“糧價上升到壹定幅度後會保持平穩,不會繼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