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老人死後要穿壽衣
為什麽老人死後要穿壽衣
為什麽老人死後要穿壽衣,我們人類總歸有生老病死的過程,每個人來到世間那麽終究也會有自己的歸屬,生死本身就是壹個輪回,畢竟生命有開始便壹定會有結束,那麽為什麽老人死後要穿壽衣呢?
為什麽老人死後要穿壽衣1第壹:去世的人要穿壽衣是壹種習俗。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很流行壹種說法,就是給死去的人穿戴整齊,才會讓去世的人瞑目。所以現在只要是去世了的人,也都要精心打扮以後再去火化。在親人去世以後,準備的壽衣必須要是單數的,去世的人的所有東西都必須是單數,雙數對於白事是非常不吉利的,很可能會給後人帶來災禍。
而且制作壽衣的時候也有很多講究,不能選擇緞子制作,而且最好在閏年的時候再制作,閏年比壹般的平年要長壹些,這樣就可以寓意著老人可以活得更久更長壽。因為壽衣都是要提前準備的,在親人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就準備好了,所以需要為老年人討個好兆頭。
第二:壽衣是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
雖然人已經去世了,但是死去的人也需要體體面面的。以前在古代的時候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穿壽衣的,只有那些達官貴人才有資格穿
所以現在家裏有人去世了,家人就會希望死者來世的時候可以做壹個有福氣的人,也可以錦衣玉食,大富大貴,所以就會給去世的人穿上壽衣,這樣會顯得體面。
而且傳說中陰間地府非常的寒冷,死者到了陰間以後會非常的寒冷,這樣也算是給死者添置了壹點衣服,讓他在地府還可以舒服壹點。而且壽衣壹般采用的都棉布,也就是緬懷的意思,代表了親人對於去世的人的懷念和尊敬之情。
第三:壽衣是為了吸收屍水。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人死了以後是不能立刻下葬的,有的時候需要在家裏擺上好幾個月,但是這樣屍體肯定早就已經留屍水並且發臭了。而壽衣裏面就會放壹些草木灰,在屍水流出來的時候可以吸收掉,維持住死者的體面。
為什麽老人死後要穿壽衣2人死後為何要穿壽衣呢?
生老病死是人壹生都要經歷的事情,當人生走到終點,壹場體面的葬禮是對逝者最後的告別。葬禮上壽衣是必不可少的,壽衣也是對逝者的尊重。
壽衣是給逝者穿的衣服,其含義是意味著能夠健康長壽。壽衣是逝者在世上穿的最後壹套衣服,也寄托了家人對逝者的美好祝福。
在古代老人會提前為自己準備好壽衣,在現代很少有人會提前準備,覺得不吉利,壹般大家會去店裏直接購買或穿身前中意的衣服。
人死後要穿壽衣除了是對死者的尊重外,還有壹些科學依據。在壹些農村會將死者在家停放壹段時間,人死後會滲出水或開始腐爛,壽衣能很好地遮擋住。
壹般人死後面色很不好看,穿上壽衣會讓逝者看得精神些,也算是逝者的體面。現在人死後會先被冷凍起來,等出殯時會有專門人員幫助整理儀容。
俗話說百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不同地區葬禮的習俗也不同,但壽衣在葬禮上是必不可少的,壽衣也是家人對逝者的尊重和祝福。
穿壽衣有哪些講究呢?
我國的葬禮文化歷史悠久,其中壽衣的講究有很多種,比如壽衣的材質、壽衣的數量、壽衣的款式和壽衣的顏色等。
在古代壹般壽衣會采用“棉娟”材料制作,因為當時百姓生活不好,比起其他昂貴的彩禮棉布相對便宜些。而且古代人很喜歡討好彩頭,“棉娟”中的“娟”和“眷”同音,寓意著親朋好友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壽衣壹般不會選擇動物皮制作,因為古代思想比較封建,覺得人去世後穿動物皮下葬,來世會投胎成動物,這不過是人們壹種避諱。
逝者下葬前穿壽衣的數量也是有講究的,壹般比較流行的穿法是上七件下五件,如果逝者年齡比較大會增加壽衣數量,寓意著添福壽。
壹般壽衣的數量要是單數,上身要比下身多出兩件。在壹些地區老人喜歡閏年制作壽衣,因為閏年比平年時間長,寓意著長壽。
壽衣的款式比較特殊,壹般壽衣的袖子會做得格外長,這寓意著子孫後代福祿綿延。壽衣上壹般不會安裝拉鎖或紐扣,而是用帶子系上,這也是希望後代能人丁興旺。
壹般壽衣的顏色紅色偏多,壽衣裏外都是紅色寓意著逝者希望後代的日子能紅紅火火。除了壽衣還有壽帽、壽鞋和壽襪等,其中壽鞋要在底部繡上蓮花,頭枕要繡上雲彩,棺材中要鋪黃底,身上要蓋白色,這寓意著鋪金蓋銀。
壽衣的講究還有很多,這些講究是家人對逝者的祝福,也是逝者對後代的期盼。從古至今無論壽衣如何改變,都寄托了家屬對逝者的思念。
為什麽老人死後要穿壽衣3壽衣的淵源
壽衣在古代稱“殮服”、“禭服”,也即古人去世時穿的衣服。受《禮記》等傳統喪葬禮俗的影響。古人對死者的葬禮非常重視,老人去世後先是小殮(凈身穿衣),後是大殮(入棺安葬)。
古人入殮時的講究比較多,尤其壽衣的穿戴,常根據死者的身份進行著衣。身份越高、年齡越大的死者,壽衣穿戴的件數越多,制作壽衣的材料也越貴。春秋時期的古人葬禮上,就出現過綴玉的面罩、衣服等彰顯逝者身份的壽衣。
漢代皇帝、皇室、貴族的金縷玉衣,就是沿襲了春秋“綴玉壽衣”的傳統,並在此基礎上把壽衣分為金、銀、銅縷玉衣三個等級。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玉衣制度被魏文帝曹丕廢除。
近代漢族的壽衣,多沿襲清代冬衣的制法。壽衣標配為:衣五件、帽壹頂、鞋壹雙,此外還有衾、枕、首飾等配件。壽衣花紋多為五福捧壽、鳳凰牡丹等寓意吉祥的圖案。壽衣顏色通常為藍色、褐色、咖色、紅色等。
現代人穿壽衣雖沒有古代人講究,但仍然保留著穿古裝壽衣的傳統,說穿古裝壽衣是為了見逝去的先祖,從而得以認祖歸宗。受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的影響,也有給故去的親人穿生前穿的.衣服的,這類衣服雖然不是傳統的壽衣,但因穿在逝者身上人們仍習慣稱其為“壽衣”。
人死後為什麽要穿壽衣?
人死後之所以要穿壽衣,原因大抵有二:壹是傳統習俗的影響;二是人與人之間那份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傳統習俗方面
傳統習俗方面來說,國人最講究的就是壹個字“禮”。孔子的“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以及傳統喪俗中的“五服”制度,都是古人對傳統喪俗的傳承。可以說在葬禮這件事上,國人沿襲古人“禮”的喪俗,是表現得最為徹底的。
在傳統葬禮上,國人向來講究“壽終正寢”,以尋求心靈深處那份“入土為安”。因此在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要按照當地喪俗,為老人穿上新壽衣,讓逝者幹幹凈凈地走完人生的最後壹程。如果老人的壽衣是去世後給穿的,子女就會感到十分愧疚,認為沒有照顧好老人的最後壹程。
從親情方面來說
從親情方面來說,子女為逝者其穿上壽衣,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慎終思遠的倫理情感。長輩去世,兒孫輩自是悲痛萬分。兒孫親自為老人穿上壽衣,壹方面表達了對老人難以割舍的情感,另壹方面也是兒孫向老人表達最後孝道的機會。
雖然為老人穿壽衣只是壹個形式,壹個生命終結的形式,但它能更好地讓人們認清生命的短暫。老人的喪禮就像是壹個餞別禮,是我們還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對壹個要去另壹個世界的人最後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