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夏目漱石
《心》的主人公是壹位“先生”。先生是壹位在作者眼裏很古怪的人,他古怪的地方在於不肯讓別人過多的接觸自己,對別人的過分親密或好奇心很敏感也很警惕。在其他方面卻又表現的和普通人無異。這很讓人詫異,同時讓年輕的作者--“我”很是好奇。
先生很愛自己的太太,是太太值得依賴的親人,可是太太的感覺確實先生有什麽事情隱瞞著自己,使自己不夠了解他。繼而引起太太的胡思亂想,認為是先生“厭煩了自己”。先生每個月壹次去墳上吊唁自己已故的朋友。我想借先生上墳的時候陪先生散步交流交流,然而遭到了先生的懷疑和拒絕。我在和太太的聊天中加深了對先生的了解。先生沒有工作,卻過著富足的生活。在我看來,他很有才,只是沒有到社會上去施展抱負。我很尊敬他。我和先生在壹般意義上只是要好的朋友,如果沒有先生臨死前寫給我的信的話。
這封信可謂是先生年輕時代的自傳,甚至可以說是先生壹生的寫照。這封信也可以看出先生對我的信任,甚至先生是壹個多麽守信用的人(曾經答應給他解答疑問)。
信中寫先生年輕的時候的2個重大挫折和改變:先生在初中時,父母因染上傷寒雙雙去世。父母臨死前把先生委托給他信任的叔父。叔父利用先生的年少和不諳世事,詐取到先生父母留給先生的大筆遺產,並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想壹次使自己的行為名正言順。這遭到了先生的拒絕。從此叔父壹家都變得莫名其妙,對先生很冷淡,這迫使先生做出離開叔父家的決定。離開時,先生只拿到父母遺產的很少的壹部分。先生帶著被親戚欺騙的傷痛和對世人不再信任的心離開了故鄉京都,遠走高分到東京去求學。在校外租房時認識了太太和她的母親。
先生的第二次人生大變動是在好朋友出事之後。這個朋友是先生從小便要好的。因為太過於有主見和勇氣而遭到養父母家的遺棄。有著和先生相同的過往,便有意幫他,讓他搬過來和自己同住。他們壹前壹後地愛上了房東的女兒。朋友先於先生和房東女兒告了白。先生先愛上,可是壹直沒有勇氣說,突然發現被人搶了先,心裏很是失落。無奈朋友就是朋友,不能撕破臉皮。但是先生卻耿耿於懷,懷恨在心。在朋友因為理想和愛戀沖突的矛盾中痛苦時,先生趁機主動出擊,將性格耿直的朋友壹舉擊垮。先生耍了些小計謀,搶先壹步向房東太太求婚,並得到同意。朋友後來才得知此事,但在先生面前仍然表現的若無其事。先生心生愧疚,準備向朋友道歉並解釋清楚原委。沒想到朋友在先生解釋致歉自殺了。先生沒有說出的解釋和道歉成了他心裏的傷痛,刺激著他的良心折磨著他的心。
先生認為朋友的死源於失戀,而失戀完全是因為自己。先生失去了壹位至交。先生先前對叔父不信任,認為在錢面前誰都會變,再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自己在利面前的表現使他對人性產生懷疑,繼而對世人沒有了信任。這些都使他消極處事,低沈壹生,並最終在懺悔中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先生寫給我的心似乎是對人生的遺憾。我在處在和先生當初的年齡,先生寫信的目的大概是讓我吸取經驗教訓,少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先生的壹段話:“如果妳記得從前曾跪在那人面前,這壹回,妳要把腳擱到他的頭上去。 我為了不受將來的侮辱,所以要拒絕今天的尊敬。 我願意忍受今天的我的寂寞,來代替忍受比今天更寂寞,未來的我的寂寞。生活在充滿自立、獨立、自我的現代的我們,作為代價恐怕人人都必須品嘗這種寂寞。”
這篇小說向我們展示了人性,古往今來利字當頭,很多人被蒙蔽了心。先生是個善良的人,但感知了人心之惡,對人性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又因為感情,做了自認為對不起朋友的事情,導致壹輩子的心裏愧疚,最終用生命還了良心債。引發了很多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