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三國誌魏書文言文翻譯

三國誌魏書文言文翻譯

1. 《三國誌

滿寵字伯寧,關羽圍困襄陽,滿寵協助征南將軍曹仁駐紮在樊城抵抗關羽,而左將軍於禁等的軍隊因為遇到接連下起的大雨,漢水上漲而被關羽擊敗。

關羽迅速攻打樊城,樊城遇到大水,常常會倒塌,大家都十分害怕。有人對曹仁說:“現在的危難,不是我們的力量所能抵抗的.可以趁著關羽的包圍還沒有合攏,乘小船在夜裏逃走.即使丟失了城池,還可以保全自己。”

滿寵說:“山上流下的水速度很快,希望它不久就能停.聽說關羽派別的將領已經到了郟縣那兒,從許昌往南,老百姓亂哄哄的,關羽不敢馬上進攻的原因,是擔心我們的軍隊在他們的後邊夾擊了罷了。現在如果逃離,洪河以南,就不再是國家的土地了。

您應該防備他們。”曹仁說:“好。”

滿寵於是把自己的白馬沈入水中,和軍隊裏的人壹起盟誓(守城)。當徐晃等救兵到來,滿寵努力作戰,有功,關羽於是退兵。

太和四年,任命滿寵為征東將軍。那年冬天,孫權揚言要攻到合肥,滿寵上表召集了兗州、豫州各路軍隊,都匯集到壹起。

敵人不久退回,被命令停戰。滿寵認為現在敵軍大舉而退,不是出自本意,這必定是想假裝退兵來使我們也停戰,然後倒回來乘我們沒有防備,突然襲擊,(滿寵)上表說不能停戰。

過後十幾天,孫權果然又來了,到了合肥城,不能攻下,就回去了,第二年,吳國的將領孫布派人到揚州請求投降,說:“路太遠,不能憑自己的能力到達,請求派兵前來迎接我。”刺史王淩傳遞了孫布的信,請求帶軍隊去迎接他們。

滿寵認為其中必定有詐,不給派兵,而替王淩寫了回信說:“(我們)知道妳認識到邪正之分,想要躲避禍害歸順我們,離開殘暴歸順天道,很是贊許祟尚。現在想要派兵迎接妳們,然而考慮到兵少的話,則不足用來保衛妳們,兵多的話,則此事必定會傳播太廣。

(妳們)先私下悄悄(行事),來成就妳們本來的誌向,到時候見機行事。”適逢滿寵接受詔書,應該入朝,他給府長史留了壹封信:“如果王淩要前往迎接,不要給他派兵。”

王淩後來要求派兵,沒有得到,於是單派了壹個將領帶了步兵騎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孫布。孫布在夜裏趁他們不備,突然襲擊,將領軍士奔散逃離,死傷過了半數。

2. 古文翻譯< >

司馬芝,字子華,河內郡溫縣人。年輕時是壹個讀書人,到荊州去躲避戰亂。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荊州,任命司馬芝作菅縣人。當時天下政權剛剛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劉節是舊日的大家族子弟,為人豪爽俠義,擁有壹千多位賓客,外出就做盜賊,回到官署裏則擾亂吏治。不久,司馬芝派遣劉節的門客王同等人去當兵。掾史據實稟告說:“劉節家裏從來就沒有派人服過徭役,如果他們到時把人藏起來,您壹定要為滯留誤期而負責的。”司馬芝不答應,給劉節寫了封信說:“您是這裏的大家族,又是郡裏的左右手,而您的賓客經常不服勞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懷怨恨和不滿,有些流言已經被上級聽到。現在征發王同等人去當兵,希望您能按時派遣他出發。”士兵們已經在郡裏集結了,但劉節把王同等人藏了起來,還乘機讓郡督郵以征兵為借口去訛詐責問縣裏。縣裏的掾史沒有辦法,請求讓自己代替王同去當兵。司馬芝就派人騎快馬把壹封信送到郡城濟南,信上說細列舉了劉節的罪狀。太守郝光歷來敬重信任司馬芝,當即下令讓劉節代替王同去當兵,青州人稱司馬芝“能讓郡主簿去當兵”。後來司馬芝升作廣平縣令。征虜將軍劉勛,地位尊貴,受寵驕橫。他又是司馬芝原來所在郡裏的將軍。劉勛賓客和子弟們在司馬芝的管界內多次犯法。劉勛給司馬芝寫信,不署上姓名,卻在信中多次囑托司馬芝幫忙。司馬芝沒有給他回信,壹概按照法律處理。以後劉勛由於行為不軌被誅殺,與劉勛交往並有關聯的人全都獲罪,而司馬芝卻因為不徇私而被人們稱道。

黃初年間,司馬芝被調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強,扶持貧弱,私下請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宮中太監想托司馬芝辦事,又不敢開口講,就通司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傳話。董昭也害怕司馬芝,沒有替他傳話。司馬芝給下屬官員們規定教令,說:“君王能夠設立法令,卻不能讓吏員們壹定不違犯法令。吏員們能觸犯教令,卻不能讓君主始終不知道。設立了法令卻有人違犯,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們觸犯了教令讓君主知道後,就是官吏們的災禍了。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們在下面造成災禍,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嗎?”於是他下屬的官吏們沒有不以此勉勵自己的。

1、負責,承擔後果

2、訛詐

3、設立

3. 三國誌魏書關於臧霸的文言文翻譯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 人。

父親臧戒,曾任華縣獄掾,其間因依據國法,不肯聽任泰山太守憑私欲殺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並送到太守府去,當時監送者約有百余人。臧霸當時十八歲,引領從客幾十人在費縣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奪救父親,監送者都不敢動,臧霸便與父親壹起奔命於東海,而臧霸亦從此以勇猛健壯聞名於世。

黃巾起義時,臧霸跟從陶謙擊破賊眾,授予騎都尉官職。於是臧霸在徐州招收士兵,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臧霸為統帥,駐紮在開陽壹帶。

太祖曹操討伐呂布時,臧霸等帶兵往助呂布,呂布被擒後,臧霸隱身匿藏,曹操搜索,尋得臧霸,壹見之下非常喜歡他,便使臧霸招降吳敦、尹禮、孫觀、孫觀之兄孫康等,往見曹操。曹操以臧霸為瑯邪相,任用吳敦作利城太守、尹禮任東莞太守、孫觀任北海太守、孫觀的哥哥孫康任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交給臧霸。

曹操在兗州時,任命徐翕、毛暉二人為將。兗州亂起,徐、毛二人都背叛。

兗州之亂平定後,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告訴劉備,讓他告訴臧霸奉上二人首級。

臧霸便對劉備說:“我能依靠自力有所建樹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會做這種事。我受主公(太祖曹操)存命保全之恩,不敢違其命令。

不過有意於稱王稱霸的君主應該以義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將軍為我(向主公)解說。”劉備便把臧霸所言告訴曹操,曹操嘆息,對臧霸道:“這是古人仁德之事,妳卻能夠加以奉行,這也正是我的心願啊。”

於是讓徐翕、毛暉二人都做了郡守。當時曹操正與袁紹相對抗,而臧霸屢次帶領精兵進入青州,所以曹操能專心應付袁紹,不用顧念東方之事。

曹操在南皮打敗了袁譚,臧霸等前往祝賀。臧霸便求派子弟及諸將之父兄家屬前往鄴城,曹操說:“諸位忠心報國,但何必要如此來表現呢。

昔日蕭何派遣子弟前往侍奉高祖,漢高祖沒有拒絕,耿純焚燒自己的房子、馬車、棺木追隨,而光武帝沒有辜負他的好意,現在我將用什麽來改變前人的做法呢!”當時東州紛亂,臧霸等執正匡義,征伐暴虐,使黃海、渤海、泰山地區清平安定,他的功沒有誰比他大的了,於是都被封為列侯。臧霸被授予都亭侯,又同時擔任威虜將軍。

臧霸又與於禁討伐昌豨,與夏侯淵征討黃巾余賊徐和等,有功勞,升遷為徐州刺史。沛國人武周擔任下邳令,臧霸尊敬武周,認為他與眾不同,常到其舍做客。

後來臧霸的從事謥詷不遵守法令,武周獲得他的罪狀,就拘押拷問謥詷使其死於獄中,臧霸更因此與武周友善。臧霸跟從太祖討伐孫權,先登入敵陣,再入巢湖,攻破居巢。

張遼討陳蘭時,臧霸被調到皖,討伐吳將韓當,使孫權不能前往救助陳蘭。韓當派兵迎戰臧霸,臧霸與韓當在逢龍作戰,韓當又派兵在夾石攔阻臧霸,臧霸與韓當作戰且打敗了韓當,帶軍隊回到舒城駐紮。

孫權派幾萬人乘船駐紮在舒口,分兵前往營救陳蘭,聽說臧霸軍隊駐紮在舒城時,立即撤軍。臧霸引軍連夜追趕,到天明時,行軍壹百多裏,攔阻敵人前後夾擊。

敵人窘急不堪,不能上船,跳水而逃者很多。於是吳軍不能救陳蘭,張遼便打敗了陳蘭。

臧霸跟從太祖到濡須口征討孫權,與張遼同為前鋒,行軍途中遇上大雨,前鋒大軍先到,江水竟然增漲,敵船逐漸靠近,將士都惶恐不安。張遼想撤離,臧霸阻止張遼說 :“曹公很清楚戰事順利與否,怎麽可能會舍棄我們呢?”第二天,曹操果然發出撤軍令。

張遼到了太祖處,把臧霸之言告訴太祖。曹操認為臧霸做得好,授予揚威將軍、假節的稱號。

後孫權請求投降,太祖還師。便留臧霸與夏侯敦等駐紮在居巢。

4. 《三國誌·魏書·鐘繇華歆王朗》翻譯

鐘繇字元常,穎川長社人.曾經和族父鐘瑜壹起到洛陽去,半路上遇見相面的人,說:“這孩子有貴人的相貌,可是會遭遇被水淹的災難,要盡力謹慎小心!”走了不到十裏,過橋時,馬受了驚,鐘繇落入水中差點淹死.鐘瑜因相面人的話說中了,更加把鐘繇看得寶貴,而且供給他費用,讓他能夠專心學習.鐘繇被推舉為孝廉,任命為尚書郎、陽陵令,因病辭去官職.三公的府署征召他,任命為廷尉正、黃門侍郎.這時,漢獻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人在長安城中作亂,和關東斷絕了聯系.太祖兼任兗州牧,才派遣使者上書朝廷.李催、郭汜等人認為“關東想要自立天子,現在曹操雖然有使者派來,但不是他的真心實意”,商議著扣留太祖的使者,拒絕他的心意.鐘繇勸李催、郭汜等人說:“現在英雄同時產生,各自假藉皇上的命令獨斷專行,只有曹兗州心向朝廷,妳們卻要拒絕他的忠誠,這不符合將來的希望.”李催、郭汜等人采用了鐘繇的意見,鄭重地給予答覆,從此太祖的使命得以通達.太祖已多次聽到茍或稱贊鐘繇,又聽到他勸說李催、郭汜,對鐘繇更加仰慕.後來李催脅迫天子,鐘繇和尚書郎韓斌壹起謀劃對策.天子得以離開長安,鐘繇對此是有功勞的.鐘繇被授任為禦史中丞,又升任侍中尚書仆射,壹並記錄以前的功勞封為束武亭侯.下面的翻譯提交不了.對不起!您的提問(回答)中包含不適合發表的內容,請修改後再提交.。

5. 三國誌 魏書翻譯

曹沖智救庫吏 太祖(指曹操)馬鞍在庫,而為鼠所嚙。

①庫吏懼必死,議欲面縛首罪(自首請罪),猶懼不免。沖(曹沖,曹操兒子)謂曰:“待三日中,然後自歸(自首)。”

沖於是以刀穿(戳破)單衣,如鼠嚙者,謬(謊稱)為失意(內心有不快活的事),貌有愁色。太祖問之,沖對曰:“世俗(世上壹般人)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

令單衣見嚙,是以憂戚(悲傷)。②太祖曰:“此妄言耳(罷了),無所(不需)苦(憂愁)也。”

俄而(不多時)庫吏以嚙鞍聞(上報),太祖笑曰:“兒衣在側(身旁),尚(尚且)嚙,況鞍縣(同“懸”)柱乎?”壹無所問(絲毫不加追究)。 (選自《三國誌》) ①太祖馬鞍在庫,而為鼠所嚙:太祖馬鞍在倉庫中,但卻被老鼠咬環。

“為……所”表示被動。 ②今單衣見嚙,是以憂戚:如今單衣被老鼠咬了,所以悲傷。

“見”,表示被動。

6. 三國誌 魏書翻譯

《三國誌·荀彧傳》

原文: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人也。彧年少時,南陽何颙異之,曰:“王佐才也。”永漢元年,舉孝廉,拜守宮令。董卓之亂,求出補吏,除亢父令,遂棄官歸。謂父老曰:“穎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沖,宜亟去之,無久留。”鄉人多懷土猶豫,莫有隨者,彧獨將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紹內懷不服。紹既並河朔,天下畏其強。太祖方東憂呂布,南拒張繡,而繡敗太祖軍於宛。紹益驕,與太祖書,其辭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動靜變於常,眾皆謂以失利於張繡故也。鐘繇以問彧,彧曰:“公之聰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慮。”則見太祖問之,太祖乃以紹書示彧,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 彧曰:“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茍非其人,雖強亦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禦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太祖悅。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以彰殊勛,密以咨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會征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誌也。”

翻譯:

荀彧字文若,穎川郡穎陰縣人。荀彧年少時,南陽人何颙非常看重他,說:“是壹個輔佐帝王的人才!”永漢元年,被薦舉為孝廉,任守宮守。董卓之亂時,被任命為亢父縣父,竟棄官回家。他對父老們說:“穎川是四面受敵的爭戰之地,天下壹有變故,就會經常成為軍事要沖,應當趕緊離開此地,不要長久停留。”鄉人之中很多都留戀本土,猶豫不決,沒有追隨的,荀彧只將自己的宗族遷到冀州。

自從太祖迎接天子到許都之後,袁紹內心不服。袁紹兼並北方之後,天下人都畏懼他的強盛。太祖正東憂呂布,南拒張繡,而張繡在宛縣打敗太祖軍。這壹來,袁紹更加驕傲,給太祖寫信,言辭無理而傲慢。太祖大怒,出入的舉動不同於平常,眾人都說是因為失利於張繡的緣故。鐘繇為這事問荀彧,荀彧說:“曹公是個聰明人,必不追咎往事,恐怕有其他憂慮。”於是見到太祖詢問,太祖便將袁紹的信給荀彧看,說:“我現在想要討伐不義,而力量敵不過他,怎麽辦?”荀彧說:“古來在勝敗場中較量的人,真有才能的,縱使起初弱小,也必將強盛,如果不是那號人,縱使起初強大,也容易弱小。從漢高祖與項羽的存亡,就足以看出這壹點,現今同您爭天下的人,只有袁紹罷了。袁紹這人貌似寬容而內心忌刻,使用人之才而又疑人之心,而您明白豁達,不拘小節,用人唯才,這說明您在度量方面勝過袁紹。袁紹處事遲緩,優柔寡斷。往往錯過時機,造成失敗,而您能決斷大事,隨機應變,不守成規,這說明您在謀略方面勝過袁紹,袁紹治軍不嚴,法令不行,士卒雖多,其實難用,而您法令嚴明,信賞必罰,士卒雖少,都爭先效死,這說明您在用兵方面勝過袁紹,袁紹憑借世代門第,裝模作樣地玩弄小聰明,以博取名譽,因此很多缺乏才能而喜好虛名的士人都歸附於他,而您以仁愛之心待人,推誠相見,不求虛名,自己的行動謹慎節儉,而賞賜有功的人無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誠正直、講求實際的人士都願意為您所用,這說明您在品德方面勝過袁紹。用以上四個方面的優點輔佐天子,扶持正義,討伐不義之臣,誰敢不從?袁紹雖強,又有什麽用呢?”太祖很高興。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認為太祖應該晉升爵位為國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勛,將此事秘密征詢荀彧的意見。荀彧認為太祖發起義兵本來是為了匡正朝廷、安定國家,懷抱忠貞的誠心,保持退讓的行動,君子根據高尚的道德而愛人,不應該這樣作。太祖從此對荀彧心中不滿。正好遇上征伐孫權,太祖上表請派荀彧到樵地勞軍,荀彧因病留在壽春,由於心中憂郁而死,當年五十歲。第二年,太祖就升為魏公了。

評論說:荀彧才能出眾,通達儒雅,有輔佐帝王的風範,然而預先看出了曹氏篡位的苗頭,因而沒有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智。

7. 英語翻譯《三國誌·魏書·郭嘉傳》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

郭嘉字奉孝,潁川郡陽翟縣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對考察核選自己為之效命的君主壹事,十分審慎,所以壹百次行動就能壹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當年周公禮賢下士之舉,但卻不知曉用人的奧秘.做事頭緒太多,把握不住要領,喜好謀劃,卻沒有決斷,要想和這樣的人***同拯濟天下大難,成就王霸大業,太難了!”郭嘉在這時隨即離開了袁紹.先前,潁川郡的戲誌才,是壹個善於出謀劃策的人,魏太祖曹操對他很是器重.可惜他過早去世了.曹操寫信給荀彧說:“自從誌才死後,沒有可以同我商議大事的人.汝南、潁川奇士確實很多,有誰可以來代替他這個位置呢?”荀彧便推薦郭嘉.曹操召見郭嘉,縱論天下大事.曹操說:“使我成就天下大業的,必定是這個人了.”郭嘉從曹操那裏退出後,也高興地說:“他真的是我能為之效命的主上啊!”曹操表薦郭嘉為司空軍祭酒.曹操將要去征討袁尚及遼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烏丸.部屬中許多人擔心,劉表會派劉備乘機襲擊許縣,以討伐曹操為名相號召.郭嘉說:“操公雖然威震天下,但那烏丸依仗其地處僻遠,必定沒作防備.可趁其沒有防備,我軍突然襲擊,定可取勝.況且袁紹對漢人和烏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還在那裏.現在魏對青、冀、幽、並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勢使他們歸附,還沒有加施恩德.舍棄這四州而南征劉表,那袁尚必然憑借烏丸的資助,招納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烏丸壹動起來,漢胡百姓都將回應.這會使蹋頓產生入侵的野心,成就他非分貪圖的計謀,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們所有的了.劉表這人,不過是個清淡虛誇的空談家罷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駕馭劉備,若是重用劉備,又擔心不能控制;輕任劉備,那麽劉備不會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們傾全力遠征烏丸,曹公您也用不著擔憂什麽了.”曹操於是率軍出發.來到易縣時,郭嘉說道:“兵貴神速.現在我軍行軍千裏攻擊敵人,輜重很多,難以迅速得到有利的時機,況且敵人聽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備;不如留下輜重,輕裝兼程進發,出其不意.”曹操於是悄悄出了廬龍塞,直搗單於的大本營.敵人聽說曹操到來,驚恐不已,倉促應戰.曹軍大破敵人,斬殺蹋頓以及名王以下許多將領.袁紹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遼東.後來,曹操征討荊州回來,行至巴丘時,軍中發生病疫,只得燒掉船只,曹操嘆息地說:“若是郭奉孝還在,不會讓我弄到如此地步.”。

8. 三國誌 魏書 翻譯

宋世景,廣平人。

(他)自小就修身立誌,侍奉父母以孝順出名。放下帷幕專心學習,博覽群書,尤其擅長經書義理的研究。

後來被推舉為秀才,(在科考中)對策而及第。拜官為國子助教。

後升官為彭城王曹勰府內的法曹行參軍。勰喜愛他的才華學識、氣節操義,以高雅的禮節和器物來敬重他。

魏高祖對他很器重。又遷為司徒法曹行參軍。

他通曉刑法和明理,寫作律法的書。裁斷判決有疑惑的案件,剖析裁斷很流暢。

轉為尚書祠部郎,彭城王曹勰每次見到他,都說:“宋世景精學博識,有尚書仆射之才啊!”臺中有了難解決的事,右仆射高肇經常來委托他幫忙。宋既擅長於處理政事,白天勤奮不知疲憊,又 *** 好幾個軍曹職務,有很大的政績。

後來由左仆射袁懷推薦為行臺郎,巡察下面得州鎮十多個,罷黜升職獎賞處罰,沒有不被允許的,袁懷更是將大事委托給他。把他推薦給世宗:“宋的文采武略,當今少有。

他的清廉忠誠和平直,也是很少有人能比的上的。陛下如果將重要的職位委任給他,絕不會遜於古代的賢相啊!”世宗說:“朕也聽說了。”

廣陽王曹嘉,右仆射高肇,中山王曹英壹起推薦宋為尚書右丞。王顯與高肇有過節,在世宗面前詆毀宋,因而此事被擱置起來不被通過. 後來又加官做了伏波將軍,滎陽太守。

有姓鄭的人家豪強蠻橫,很難治理。濟州刺史鄭家的遠房弟弟鄭遠慶做了宛陵令,拿了很多賄賂,百姓都深受其患。

宋剛剛到任,把他招來對他說:“我與妳親和,也只是假裝的。我對妳以前的事情壹概不問,在今天起,絕不會不管不問。”

但是遠慶仍我行我素。宋想要將他繩之以法,遠慶害怕,丟棄官職逃跑了。

於是官僚及其家屬都害怕,沒有不改正變嚴肅的。壹天到晚都坐在廳裏處理政務,沒有休息過,縣吏、裏正和各個百姓,來就接見,沒有早晚的等待。

來者沒有不對其竭心盡力的,都對其表現出祥和的面容,屏退下人秘密的交談。民間的案件,大事細節都很清楚,抓奸訴狀,就和神明壹樣。

曾有壹個官吏,休假完了回到郡裏,吃人家的雞和豬;又有壹幹人等,接受了人家的壹頂帽子,有吃掉了兩只雞。宋呵斥他們:“妳怎麽幹吃這家的雞和豬,拿去那家的帽子呢!”官吏們都磕頭謝罪。

因而上下官吏震撼驚悚,沒有敢犯禁令的。 因為弟弟道玙犯了罪連坐被朝廷除名。

宋世靜性格問候,對人友善,過於常人,等到道玙死的時候,哭得十分傷心,因為心中酸楚,整個人特別憔悴,看到他的人都十分憐憫他。壹年多以後,母親死,於是因為過度悲傷而死。

曾嘗試撰寫《晉書》,最後沒有能完成。

9. 三國誌 魏書的翻譯

原文:

滿寵字伯寧。關羽圍襄陽,寵助征南將軍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將軍於禁等軍以霖雨水長為羽所沒。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壞,眾皆失色。或謂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圍未合,乘輕船夜走,雖失城,尚可全身。”寵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寵乃沈白馬,與軍人盟誓。會徐晃等救至,寵力戰有功,羽遂退。(太和)四年,拜寵征東將軍。其冬,孫權揚聲欲至合肥,寵表召兗、豫諸軍,皆集。賊尋退還,被詔罷兵。寵以為今賊大舉而退,非本意也,此必欲偽退以罷吾兵,而倒退乘虛,掩不備也,表不罷兵。後十余日,權果更來,到合肥城,不克而還。其明年,吳將孫布遣人詣揚州求降,辭雲:“道遠不能自致,乞兵見迎。”刺史王淩騰布書,請兵馬迎之。寵以為必詐,不與兵,而為淩作報書曰:“知識邪正,欲避禍就順,去暴歸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計兵少則不足相衛,多則事必遠聞。且先密計以成本誌,臨時節度其宜。”寵會被書當入朝,敕留府長史:“若淩欲往迎,勿與兵也。”淩於後索兵不得,乃單遣壹督將步騎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擊,督將迸走,死傷過半。

譯文:

滿寵字伯寧,關羽圍困襄陽,滿寵協助征南將軍曹仁駐紮在樊城抵抗關羽,而左將軍於禁等的軍隊因為遇到接連下起的大雨,漢水上漲而被關羽擊敗。關羽迅速攻打樊城,樊城遇到大水,常常會倒塌,大家都十分害怕。有人對曹仁說:“現在的危難,不是我們的力量所能抵抗的.可以趁著關羽的包圍還沒有合攏,乘小船在夜裏逃走.即使丟失了城池,還可以保全自己。”滿寵說:“山上流下的水速度很快,希望它不久就能停.聽說關羽派別的將領已經到了郟縣那兒,從許昌往南,老百姓亂哄哄的,關羽不敢馬上進攻的原因,是擔心我們的軍隊在他們的後邊夾擊了罷了。現在如果逃離,洪河以南,就不再是國家的土地了。您應該防備他們。”曹仁說:“好。”滿寵於是把自己的白馬沈入水中,和軍隊裏的人壹起盟誓(守城)。當徐晃等救兵到來,滿寵努力作戰,有功,關羽於是退兵。太和四年,任命滿寵為征東將軍。那年冬天,孫權揚言要攻到合肥,滿寵上表召集了兗州、豫州各路軍隊,都匯集到壹起。敵人不久退回,被命令停戰。滿寵認為現在敵軍大舉而退,不是出自本意,這必定是想假裝退兵來使我們也停戰,然後倒回來乘我們沒有防備,突然襲擊,(滿寵)上表說不能停戰。過後十幾天,孫權果然又來了,到了合肥城,不能攻下,就回去了,第二年,吳國的將領孫布派人到揚州請求投降,說:“路太遠,不能憑自己的能力到達,請求派兵前來迎接我。”刺史王淩傳遞了孫布的信,請求帶軍隊去迎接他們。滿寵認為其中必定有詐,不給派兵,而替王淩寫了回信說:“(我們)知道妳認識到邪正之分,想要躲避禍害歸順我們,離開殘暴歸順天道,很是贊許祟尚。現在想要派兵迎接妳們,然而考慮到兵少的話,則不足用來保衛妳們,兵多的話,則此事必定會傳播太廣。(妳們)先私下悄悄(行事),來成就妳們本來的誌向,到時候見機行事。”適逢滿寵接受詔書,應該入朝,他給府長史留了壹封信:“如果王淩要前往迎接,不要給他派兵。”王淩後來要求派兵,沒有得到,於是單派了壹個將領帶了步兵騎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孫布。孫布在夜裏趁他們不備,突然襲擊,將領軍士奔散逃離,死傷過了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