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潛海的意義
“蛟龍號”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對於我國開發利用深海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國首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進行1000米級海試取得成功後,該潛器在3000米級海試中,突破3682.2米的全球海洋平均深度,最大下潛深度達3759米,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第五個掌握 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在兩年間先後進行的37次載人深潛試驗中,我國***有3名潛航員和8名分別負責通訊、導航、勘探等不同領域的專業 技術人員參與下潛。
此時,距離1960年瑞士海洋學家兼工程師雅克·皮卡爾(Jacques Piccard)和美國海軍中衛唐·沃爾什(Don Walsh)乘坐直上直下的密閉球“的裏雅斯特號”到達深度為10916米的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底部整整半個世紀。
巨大的基因寶庫:
在壹個世紀前,人類對於深海還幾乎壹無所知,認為那裏是既無生命又無運動的黑暗世界,與人類全然無關。只有受好奇心驅動的科學家和哲學家,才把 目光投向深海海底。近年來高科技的發展改變了這種觀念,科學家發現,深海底下生活著的微生物群占地球上總生物量的1/10,是尚待開發的巨大基因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