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新片信條評分
《信條》從上映最初的8.4分,到如今的7.8分,《信條》成為了諾蘭導演的所有作品中,評分倒數第二的作品。思考了很久,出於對諾蘭導演的喜愛,縱然離首映已經過了許多時間,還是打算說壹說它。?
7.8分不至於說是爛片級,然而對於觀眾的期待來說,這遠遠不夠。 片子裏明明有大量時空變化、視覺語言等經典諾(xuan)蘭(ji)元素,觀眾卻依然不買賬,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裏?我認為懸念的缺失和情感的寡淡是最重要的原因。
關於這部影片事實上,電影中懸念的缺失和情感的寡淡是基於同壹個理由,在於《信條》中祖父悖論真相過早的揭露。電影雖然沒有解釋它的原理,只用了“不要試圖理解它,感受它就好”這樣的話來搪塞,但當男主無名意識到“因果倒置”、“壹切皆已註定”時,整部電影已經失去了懸念和戲劇的張力。
無論逆時間的概念有多麽復雜,電影的畫面運用了如何精美的技術,當觀眾在經歷了各種琢磨後開始漸漸理解影片所謂的「逆時間」,主角已經先壹步理解了所有概念——What happened, happened。發生了的,已然發生。反過來當然是,沒發生的永遠不會發生。
《信條》依然有比較特別的壹點:盡管發生了的註定發生,沒發生了的不會發生,但這壹切需要在未來與過去的***同作用下呈現,也就是說未來的人必須與現在的人,通過可以逆行時間的旋轉門互相配合,才能造就最終的結局。當這壹切揭露後,電影便變得索然無味。
影片最大的危機“反派毀滅世界”變成了壹場兒戲。因為過去如果真的毀滅,主角便不會回來。影片在這種左右互搏式的設定下,早早失去懸念。只留下壹堆既定動作,主角們照著劇本按部就班完成即可。略顯乏味。
當所有人的命運都註定時,人物的命運就變得輕飄而廉價主角無名在奧斯陸的機場自由港裏遇到從前的自己並與之打鬥時,他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從那時起他就已經知道,他接下來的所有動作,不過是劇本裏的壹部分。他們去取出世界末日的算法,只是去充當壹次演員,去完成好時間拼圖。
末日根本不會發生。然而更廉價的是,男主無名在這裏完全失去了他的精神內核。我們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麽,也不知道為何他甘當工具人 ,對完成未來已註定的時間閉環遊戲毫不抗拒。
當然,妳也可以說這就是男主的高尚覺悟,哪怕壹切都已註定,但在他自己看來,為時間閉環去拼上最後壹塊圖,也是在拯救世界。
那麽問題就又回到了我說過的情感寡淡。從頭至尾,我們對男主無名的前史,壹無所知。這個人從哪來,至哪去,在乎什麽,愛著什麽,恨著什麽,又怕著什麽?影片都沒有呈現。所有關於內心的情感動機,也全都壹片空白。既然這樣,觀眾又怎能去好好理解,他在時間閉環中所做的選擇呢?
結語之所以影片在情感與敘事上會崩成這樣,究其根本,還在於這壹次諾蘭導演炫技太過嚴重。由於「時間逆行」的概念設置的相當復雜,影片無法留出更多余地去詮釋人物行為的內心動機,也無法找到壹個更合適的鋪開懸念的方式。
同時,觀眾也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精力留在了研究影片的邏輯原理上,自然也沒有余力去感受人物和故事。諾蘭卻沈迷於他創造出來的時間概念,無論是情緒還是敘事都鋪陳的太過空白,也難怪《信條》此次的評價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