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的由來與實質是什麽?
臺灣問題的由來從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從中國大陸敗退臺灣;實質: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
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已歸還中國。之所以又出現臺灣問題,與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反人民的內戰有關,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依仗美國的支持,置全國人民渴望和平與建設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的強烈願望於不顧。
再次把個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國人民利益之上,這是他向來的做法,撕毀國***兩黨簽訂的《雙十協定》,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反人民內戰,還有重要因素是外國勢力(美國、日本等)的介入。
大肆出賣國家利益也是蔣介石的向來的做法,早在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投降前壹天,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為主要條件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1946年1月6日當時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雖然對外蒙古的所謂投票有疑問,但還是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至此失去180萬平方公裏的外蒙古的中國華北變成內凹形,邊境線後退內凹達千余公裏,中國北部版圖從飽滿形狀到彎月形狀。
擴展資料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壹,是全體中國人民壹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壹、壹國兩制”。
“和平統壹、壹國兩制”方針的形成。早在50年代,中國政府就曾設想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1955年5月,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即提出:中國人民解決臺灣問題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1956年4月,毛澤東主席又提出:“和為貴”、“愛國壹家”、“愛國不分先後”等政策主張。但由於某些外國勢力的幹預等原因,這些主張未能付諸實踐。